1.泉州的文化史

2.跪求初中历史公元一年至公元2009年间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如1949年10月1日中国成立~)

3.高分悬赏哥伦布大航行之前或者这前后的欧洲海洋神话!急急急!

4.地理名家以及他的成就

亚历山大港的历史_亚历山大港游记攻略

哥伦布(约1451~1506),Colombo,Cristoforo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哥伦布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哥伦布

时代的影响

1451年哥伦布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哥伦布在青年时代没有受到过多少正规教育。虽然他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纺织匠,但哥伦布对航海和来往于地中海之上的商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哥伦布25岁那年,也就是1476年,满头红发,身材高大的他随着一艘沉船的残骸安全地游到了葡萄牙。以后的几年,他就住在葡萄牙并且结了婚,有了孩子。可是不幸的是,他的年轻的妻子不久就死了。本可以在葡萄牙近海的商船上继续稳稳当当地做水手度日的哥伦布却总是梦想得到财富和荣誉,憧憬着西边的神秘的地方。

《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是哥伦布少年时代就喜欢读的,后来他不仅精读了此书,并且还做了研究。一部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至今还保存在座落于西班牙塞维尔的哥伦布纪念馆中,书上还保存着许多哥伦布的眉批。哥伦布喜欢读这本书的缘故不仅是此书像《天方夜谭》一样有趣,更是由于这本书合乎他的做为一个拜金狂的理想。他对书中描写的地方非常仰羡,他仰羡中国和印度的珠宝金银,但使他最欣羡不已的是其中对日本的描述。

没有到达日本的马可·波罗是根据传闻写了关于日本的几章。根据他的记述,日本位于距中国海岸2400公里的海上,国内有取之不尽的黄金。但是,因为国王不允许输出黄金,所以到那里做生意的商人很少。在那个充满黄金的日本国里,用黄金盖成了国王的宫殿,在宫中用4厘米厚的金砖铺起了道路以及房间的地板,甚至用金子做窗户框。并且在那里还到处都能采集到玫瑰色的珍珠,人们要把一颗珍珠放在土葬时死人的嘴里。书中记叙了元帝国皇帝发动对日本的战争是由于听信了传闻所致。

哥伦布处心积虑地要闯出一条抢先到达东方的航路,梦想达到忽必烈没有达到的目的。他曾在一封信中说自己日夜祈求从上帝那里得到产金的土地,在信中他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另外,哥伦布的好奇心也被他博览群书和长期的航海实践所搏动着。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自年轻的时候出海以来,至今还不曾离开海上的生活。这种职业,似乎使所有干这一行的人,都产生了一种想知道世界奥秘的心情。”

1476年,哥伦布加入了一只法国的海盗船队。在一次攻打意大利船只的战斗中,他所乘的船火下沉,他跳海逃生,在海中他游了很长时间到达了葡萄牙。哥伦布认为他能大难不死并且到达了葡萄牙都是上帝对他做的安排。

在葡萄牙这一“探险者”的国度里,哥伦布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知道了怎样使用罗盘、海图和各种新航海仪器,获得了怎样利用太阳、星星的位置来确定船的位置的方法,并且随船参加了多次的远洋航行。有一次,他获得了一个航行到冰岛的机会,他到达冰岛后又继续航行了160公里,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哥伦布后来西航的志向。但对他有更大感召力的可能是关于北欧海盗的故事。

北欧海盗原意是“居住在海湾的人”,由于北欧海盗的原字是Vikings,所以许多书上也译作“维京人”。公元800~1500年间,由于人口增长很快再加上内部政治,北欧地区一些善于航海的瑞典人、丹麦人、挪威人,往往结队出海去寻求新的生路。他们在海上横行一时,拦截来往商船,袭击别国海岸进行掠夺,有的人也经商和探险。所谓“海盗时代”就是欧洲中世纪史学家对这一时期的称呼。

公元900年左右挪威的维京人到达格陵兰并且把居民点建在了西海岸,这是他们的许多探险活动的一次。公元1000年前后,由冰岛人莱夫·艾列克逊带领的一批人乘船从格陵兰出海,到达了北美海岸。由于他们在那里发现一种很像葡萄样的藤科植物,就把这儿称为“酒的土地”音译就是“汶兰”,现在的圣劳伦斯河的河口一带可能就是那时“汶兰”一带。由于遭到当地土著人的袭击使他们要在那里建立居民点的打算没能实现。

对于许多人只当故事听的艾列克逊探险到汶兰一事,哥伦布却深信不疑。他坚信横跨大西洋可以到达陆地,并且认为“汶兰”就是东亚的某一国家。从一些传闻中,哥伦布更坚定了他的想法。那就是在连续强西风的时候,海上有时飘 来一些尸体,这些尸体既非欧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尸体。对此,哥伦布认为那就是居住在大洋对面亚洲人的尸体。

除了哥伦布认为自己是上帝选定的神舟——载运基督者,要去完成一项发现“新天新地”的使命这些神秘的,妄自尊大的灵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古希腊学者波昔多尼指出的大地的球形说以及中世纪思想家培根关于地球概念的影响,这一切都促使他去冒险。

在1474年哥伦布从故乡意大利写给著名的天文学家、兼地理学家托斯康内利的信中,他就曾询问过从海上到达印度的最短航线。这位学者指出:“通过大西洋到达黄金和香料的王国是一条比葡萄牙人所发现的沿非洲西海岸的道路更短的途径。”随信还给他寄来了一幅示意图,并且对路程进行了推算。哥伦布根据《旧约》经外书中记载的:“到了第三天,你应将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个部分,使其余的六个部分干涸。”对地球的大小做了比托斯康内利的估计小得多的判断。哥伦布认为欧亚非三个大陆的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6/7,而海洋只有1/7。在把托勒密、马可·波罗和达伊(1350~1420)的著作作了研究后,哥伦布得出结论:整个地球经度为360度,从西非往东到达广阔的亚洲陆地占280度 (按托勒密的设想,非洲南端和亚洲大陆相连),从西非向西到东亚岸边的海洋占不到80度。

由于托勒密的《地理学》译文中的“海里”阿拉伯的计量单位,而哥伦布未经换算成欧洲的“海里”就进行了计算,所以哥伦布又犯了错误。假使从加纳利群岛出发朝正西航行,由于该地的经度比赤道经度距离短,这样每个经度的距离将减至50海里 (合80公里)。这样,由加纳利群岛向正西航行6400公里,那么中国、日本和印度就到了。

寻求支持

哥伦布经过以上推想,认为亨利王子和他的后继者采取沿非洲海岸南航的计划是不足取的。可是,由于哥伦布自己没有亨利王子那样的条件来实施自己的计划,所以,他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裘安王子身上,当时葡萄牙的航海事业是由裘安王子掌管的。但是,哥伦布出身低微,没有求见王子的机会。哥伦布却凭自己英俊潇洒,在里斯本常到贵族女儿们住的修道院做礼拜,获得了一位大家**的垂青,不久他们就结婚了。凭着这一婚姻才使哥伦布得以同王室接近。1478年,他向裘安王子兜售自己的计划时,也许是害怕他的计划被别人窃取而隐瞒了关键部分,加上他平时爱说大话无人信任和要价太高:除了一年用的粮食、三艘船、船员外,他要求封他为骑士,并且担任新发现地方的总督和分得该地一切财富的1/10,所以没人相信。

1482年,裘安王子当上国王后曾召开学者评价会来审查哥伦布的计划,最后还是被否决了。3年后,哥伦布的妻子死去,他就带着独生子离开葡萄牙来到了建立不久的西班牙王国。由于害怕哥伦布的计划被别国采纳抢先到达印度,裘安二世曾下令召回哥伦布,但遭到拒绝。

哥伦布到西班牙后就开始活动,想从西班牙国王菲迪南德和皇后伊丽贝拉那里得到支持,1486年5月,国王和皇后终于召见了他。由于他的忠厚、自信及丰富的地理知识,哥伦布给国王和皇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西班牙很想在开辟东印度群岛航路的竞争中击败葡萄牙,所以对哥伦布的计划很支持,并责成一个由海员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进行研究。遗憾的是委员会办事拖拉,到1488年还未做出任何决定,等得不耐烦的哥伦布又回到了里斯本,试图从国王约翰那里得到支持。可是,当时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门·迪亚斯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后胜利归来。这样国王约翰认为,东行到达亚洲的航路已通,于是对哥伦布的计划就失去了兴趣。

尽管哥伦布又向英国和法国国王提出了建议,但都失败了。毫无办法的他,只好等待西班牙的那个委员会的决定了。1490年,哥伦布的计划不切实际的断言终于被西班牙皇家顾问们宣布,但皇后仍然对此抱有信心。1491年一年新任命的委员会终于通过了哥伦布的东印度群岛探险计划。

多年的冷遇非但没使他妄自菲薄,相反竟使他自信到了狂妄的程度。他提出在试航成功后任命他为海洋将军和新领地的总督,亲且要把将来全部殖民地收入的10%归他所有。

这一要求遭到国王和皇后的断然拒绝。幸亏一个替皇后管理个人财务的宠臣向皇后说明这次探险的代价比获得的利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1492年,同意哥伦布所提各项条件的正式文件终于签定了。经过8年的挫折,哥伦布的计划终于被采纳了。

成功的首航

8月初,出海的一切已准备就绪。一支将在大洋上航行的最赫赫有名的船队停泊在西班牙西南的一个小海港帕洛斯港中。它包括哥伦布的旗舰圣玛丽亚号和两艘轻快帆船平塔号和尼娜号。三艘船大小各不相同,在船上装有大炮,与当地土著居民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个月粮食和其他食品。旗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长约35米,甲板长18米,有3根桅杆,并备有角帆,由哥伦布任船长。第二艘是平塔号,船长是马丁·宾森,重90吨,速度快,船体长度只有旗舰长度的一半。第三艘尼娜号,重约60吨左右,船长是马丁的兄弟维森特·宾森。宾森兄弟也是做为投资者参加这次探险的,是否成功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相关联。

最困难的工作是召募水手,队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哥伦布的朋友,佣人,也有好奇的官员们。相当一部分是以这次航行为条件特赦的。这样凑成了88人,其中包括一名懂阿拉伯语的语言学家。这是因为在那时人们认为所有语言的母语是阿拉伯语,所以这位语言学家是打算在会见中国大汗时充当翻译的。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队起锚出海了。那时没有一点风,船帆无力地悬垂着,船队缓缓地趁着落潮沿着廷托河驶出。

8月12日,船队驶到了位于非洲近海的加那利群岛。补充了木柴和供应品之后,9月6日,船队离开加那利群岛,由于所有的船员情绪都很好,所以没有一个逃亡的。船队乘着加那利群岛附近常起的东北风朝正西方航行,根据哥伦布几年前在这一带航海的经验,这种东北风是越洋驶向日本国最好的风向。

船队顺着偏东风日夜不停地航行着,有时一昼夜可以向西航行150多英里。可是日复一日,总是那空无一物的海面展现在人们面前。船员们过着单调的海上生活。从早到晚,船童每隔30分钟报告一次根据沙漏得到的时间。船员每隔4小 时换一次班,由于在15世纪后期的小船上,只有船长和一两名高级官员才有享受舒适的船舱和卧铺的权力,所以不当班的船员只有懒洋洋地躺在甲板上闲聊,或缩在阴凉处好好地睡上一觉。

远航开始的日子里,哥伦布过得非常愉快,空气清新的早晨,煦暖的午后和宁静的大海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唯一使他焦虑不安的是海员们焦虑的心情。哥伦布在开始的时候就准备了两本航海日志。一本记录他估计的每天驶过的实际距离,是秘密的;另一本记载的航程比实际航程小得多,是公开的,这样是为了在航期拖长时,使船员们不致感到惊恐而失去信心。但是由于哥伦布总是把航速估计过高,所以他这本假日志倒更接近于实际的情况。

虽然,两个星期后,由于风向改变,航队开始逆风而行,可这却使哥伦布感到宽慰。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正需要这逆风,因为船员们很担心这一带海上以后永远不会有适当的风向来送他们返回西班牙。”

不久,他们发现一簇簇碧绿的海草飘浮在海面上,这时他们已经航行到了大西洋中部由大量漂浮的马尾藻覆盖的马尾藻海。当他们顺利通过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起初担心船会触上暗礁或被四周的海草缠住是没有必要的。后来,一个海员找到了一只附在海草上的海蟹,哥伦布认为这迹象表明陆地即将临近了,因为在他看来,蟹是不可能在离陆地80里以外被发现的。其实,这只是一种在马尾藻海里到处繁生的小蟹。

9月25日傍晚,平塔号的船只高喊在前面到了陆地,另外船上的船员也跟着爬上了桅杆,一个海岛在海天相接之处隐约可见。哥伦布激动不已,跪在地上感谢上帝,并且命令全体船员唱起了对上帝的颂歌。可是他们发现的海岛在第二天却无影无踪了。这种事在过去和以后都发生过,他们是把低垂着的雷雨云误认为是陆地了。

10月份,船队已与世隔绝地在大洋上漂泊了3个星期了,可是陆地的影子还是看不见。满面胡茬,衣服也由于汗浸海水淋而成板块的海员开始公开抱怨,他们说这次远航是一种愚蠢的航行,有几个海员要把哥伦布扔到大海里后再返航回去。

可是毫不动摇的哥伦布还是要继续一直向西航行。10月7日,他们看到一种肯定不是海鸟的小鸟越过头顶向西南方飞去。这时正值大批候鸟从北美飞向加勒比海岛群和南美过冬的转徙高潮。因此哥伦布就率领整个船队朝西偏西南方航进,这是以候鸟为航标的。

10月11日,海浪送来了一根有树叶的枝条,一根开满花朵的树枝和一块好像人工砍凿过的木头……这些迹象表明陆地已临近了。哥伦布在日落时带着船员唱起了祝福歌。他提醒大家,国王曾许诺以巨额年金做报酬给第一个发现陆地的人,并且哥伦布还以一件丝绸紧身上衣为奖励。晚上,船上点起了明火,把灯笼悬挂在船尾,这样可以保证各船互相不失散。晚上7点,船员开始值第一个夜班。

在海浪汹涌的夜间,船队颠簸在月光闪烁下的浪头上。各船船长都凝神搜索着西边远处的洋面上,或在甲板上紧张地来回踱着。10点钟,哥伦布终于发现了远处的一点微弱的火光。好像有人拿着一只蜡烛举起后又放下,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永远消失了。据后人分析,哥伦布看到的火光可能是印第安人在一个海岛的东海岸燃起的野火,以用来驱赶室内的蚊蚋。

使大家空欢喜一场的误报过去了,大家又都恢复了平静,在静谧的星光下,船队继续向前航行。第二天上午两点钟,平塔号的一个船员又高呼道:

“陆地!陆地!”这次他们的确发现了陆地,那些在月光中闪显出灰白色调的砂石构成了崖岸。这只是在佛罗里达外缘成弧形展开的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海岛,却不是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

这时哥伦布已不是一个探险家,而是一个新大陆的发现者,这可以说是哥伦布一生中最伟大的日子。一条项链似的珊瑚礁和光闪闪的沙滩环绕着的一个微微起伏的海岛耸立在前方6英里处。这个被哥伦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的岛上到处生长着绿油油的热带森林。圣萨尔瓦多西班牙语的意思是“神圣的救主”,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长13英里,宽5英里的小海岛。

哥伦布从船上看到有几个的人从树林中出来,于是他把各船船长召集起来,“总督”哥伦布把石榴红的服装穿上,绿色的代表国王和女王的“F”和“Y”字旗也分别由另外两名船长扛着,举行仪式,然后在刚刚竖立的木杆上升起了那两面旗子。哥伦布宣布这里已成为西班牙的国土。随后他率众踏上大地,匍伏在地上,以感谢上帝给他们带来的好运。红棕色皮肤的居民,看着这群白皮肢不速之客的“表演”感到十分好奇和困惑。

不久,居民们好奇地开始围观哥伦布,他们全是,体态十分健美,自以为是到了东印度群岛的哥伦布,把这些土著居民称做印第安人。这样,从那时起所有的美洲土著也都被这样称呼了。实际上,他们当时见到的这些人是散居于南美北岸诸海岛上的阿拉瓦克人。

哥伦布同这些土著居民做了交易,以铜铃、红帽子、玻璃珠之类的小物品换得了黄金制成的小饰物、棉纱和鹦鹉等等。这项贸易是绝对不平等的交换,一枚普通的西班牙钱币就可以换25磅棉纱。后来哥伦布描写这些居民时说道:“我所见到的所有的人都很年轻……,他们没携带也不懂得铁的武器可以伤人,当我把剑拿给他们看时,他们抓住了剑刃,因无知而伤了手指。他们没有任何铁器……”

船员们在圣萨尔瓦多停留了两天,也用一些廉价的装饰品从印第安人那里换来了食物、淡水。

那位带来的阿拉伯语言学家在这里是毫无用武之地的。哥伦布他们只是依靠手势和符号从阿拉瓦克人那里得知,南边有一个拥有大量黄金的国王,且在南边和西边还有许多这样的海岛。

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在当时那带有很多想象成份的地图上,确实有许多海岛散缀在亚洲东部的海上,包括那个所谓的日本国。根据《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那里黄金丰富到这样的程度,连宫殿的屋顶和地板都是用黄金制成的。于是哥伦布下定决心要向西南方寻找这块宝地。抓了6个阿拉瓦克人当翻译和向导之后,船队又朝西南方行进了约两个多星期。在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新的海岛,并且在这一带首次尝到了白薯、玉米和木薯,令他们赞赏不已的还有印第安人奇特的睡铺——网络状吊床。这以后不久,欧洲的海员就采用了这种吊床。

然而,寻遍了巴哈马群岛,他们也没有找到很多黄金,因而根据印第安人的传闻他们又继续向南方去寻找一个更大的叫古巴的海岛。这里向东风景十分秀美,到处可见巍峨的青山,因而,哥伦布说古巴是他听见到的最美丽的海岛。可是,在那里,他们同样没有找到什么商船和黄金屋顶的宫殿,他们所见的只是一些独木舟和一些由圆形小屋组成的村落。

哥伦布拿着一块黄金指给当地土著人看时,他们指了指内陆的一个地方说:“古巴纳坎。”“古巴纳坎?”“……坎?”“……可汗?”就是它,哥伦布认为他们一定是说:“中国的大汗”。因此他认为自己现在到了中国,而不是什么日本国。

一个外交使团很快被哥伦布派出了,携带着菲迪南德和伊莎贝拉的公函去见大汗。显然在这里不可能见到中国的大汗也不可能找到什么黄金的宝藏,可是却发现了当地居民的一个奇特的习惯——就是把一种称做托巴科斯的叶子卷起来塞进鼻孔,吸入点燃时冒出的烟。他们没有料到这野草有一天会变得像黄金似的贵重,这就是烟草。

沿古巴北岸航行了5个星期,船队仍旧没有找到黄金。由于听信了阿拉瓦克人的意见,有一天,平塔号船长自做主张起锚向东航行,去一个叫巴比克的海岛上寻找黄金,自此一去6个星期不见归来。

12月5日,哥伦布只率领着尼娜号和圣玛丽号到达了古巴的最东端,在继续东行中,又一个人口众多,风景优美的海岸出现了。全体人员都认为这是一个和西班牙同样美丽的海岛,西班牙岛就这样被哥伦布命名为这个海岛的名称,这就是现在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属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

又过了两个星期,哥伦布他们勘查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北部海岸的大约1/3的地方,并且绘制了一幅相当准确的这一带的地图。有时他们去参观阿瓦克人的大部落并一同去寻找黄金。他们发现越是向东走,就越有找到黄金的苗头。

12月20日,船队在四周环山的阿库尔湾下锚。友好的当地居民将一些黄金饰物献给了他们。一件嵌金的精绣棉布做为礼物送给了哥伦布,这是在东边几英里外的一个部落酋长特意送来的,因此哥伦布决定马上回访。途中,圣玛丽号不幸触礁。哥伦布从这位酋长那里得知在内地有一个黄金十分丰富的叫锡瓦奥的地方。锡瓦奥又被哥伦布误解为可能是日本国的误读,因此他更认为无尽的宝藏已终于在这个西班牙岛上被发现了,也更相信西班牙岛就是位于中国东边海上的日本国。他们在岸上修了一个寨堡,木料来自于圣玛丽亚号船的残骸,命名为纳维达德,西班牙语的意思就是“圣诞节”。作为在这新大陆上的第一次殖民活动,哥伦布留下40人开采伊斯帕尼奥拉的金矿。随后,他们带着从岛上弄到的各种特产,大量的黄金以及那6个印第安人作为这次发现的证物,于1493年1月4日起锚开始了返回西班牙的漫长航程。

两天后,哥伦布的尼娜号又和正贴岸向西航行的平塔号重新会合。两只探险船无畏地驶向茫茫大西洋。两星期后,伊斯帕尼奥拉的群山就再也看不到了。归航的旅途也是惊验万状的,同样经历了惊涛骇浪和狂猛的风暴,在亚速尔群岛附近,两艘船又被巨大的风浪所冲散。3月4日,历尽坎坷的尼娜号终于到达了里斯本,3月15日,船又驶进了出发时的帕洛斯港。平塔号在几个小时后也进了港口。经过7个月零12天,这些疲倦的探险者终于又回来了。

哥伦布一生中最愉悦的日子要算他回来后的几个月,4月中旬他被召进宫,并且得到了将军的封号,隆重的招待也大出哥伦布意料之外。哥伦布也因此成了风云一时的英雄。

二次远征

急于想占有所发现的土地和财富的国王和皇后命令哥伦布马上返航回伊斯帕尼奥拉。一支包括17艘船和1200船员的巨大船队,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就组建完成了。这次殖民远征在当地欧洲派出去的远征中要算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哥伦布把自己的弟弟迪戈也带上做他的助手。本次远征的目的是要哥伦布在那里建一个永久殖民地,使当地土著人归顺,还要搞明白古巴是否真的是亚洲的一部分。

这次远航出发时与首次时不同,船队是在喇叭伴奏下,堂皇地从良港加的斯出发的。而第一次是从沿河的一个小镇出发的。其时正是1493年9月25日。为了找到印第安人提示的位于伊斯帕尼奥拉东南方的一些大岛,船队从加那利群岛出发以后,航向定得比上次更靠南了一些。11月3日,正是礼拜天,礼拜天在西班牙语就是迪斯多米尼 (意为主日),由于在当天他们发现了一个风景秀美的海岛,哥伦布就把多米尼加作为这个海岛的名字。这个标志哥伦布在加勒比海巡航开端的海岛位于小安的列斯群岛的中部。

在一个以哥伦布的旗舰命名的叫马里加朗特岛的海岛上稍事停留以后,船队又继续向北驶进,不久就靠岸在草木茂盛的火山岛瓜德罗普。在这里,船员们发现当地的加勒布人有吃人的习性,美味的菠萝他们也是在这里首次尝到的。

在继续向北的航行中,船队又经过了一系列海岛——圣基茨、雷东达、安提瓜、蒙特塞拉特、尼维斯,这些海岛的许多名字都是哥伦布起的。11月13日,船队停在圣克罗伊岛,14日,第一次武装冲突在他们与加勒布人之间发生了。船队通过长长的维尔京群岛,沿着波多黎各南岸行

泉州的文化史

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市区地图似鲤鱼)、刺桐城(古时据说遍布刺桐树)、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中文名称: 泉州 外文名称: Quanzhou 别名: 鲤城、刺桐城、温陵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4市辖区,5县,3县级市 政府驻地: 福建省泉州市庄府巷24号 电话区号: 0595 邮政区码: 362000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 面积: 11015平方公里 人口: 786万人(2009年) 方言: 闽南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涂门街、府文庙等 机场: 泉州晋江机场 火车站: 泉州站等 车牌代码: 闽C 市花: 刺桐花 市树: 刺桐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自1999年起历年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省经济中心。北承省会福州、莆田,南毗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西接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通行和漳州、厦门、台湾等同一种语言:闽南语(河洛语)。 历史文化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40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历史文化悠久,构成其人口的主体为古老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语即闽南语为泉州的主体语言。西晋年间(公元280年左右)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泉州晋江、洛阳江两岸,今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每个家族的姓氏均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克·波罗认为只有亚历山大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加宏伟。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宋代绍兴年间,一代大儒朱熹曾为泉州开元寺撰写对联云:“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泉州历代人才辈出,唐朝太守留从效为发展泉州奠定伟大功绩;明代时期,泉州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贽为延续和创新汉文明矢志不渝;明后时期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保全汉文明和抵御外侮南征北战。泉州还是多名杰出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非常著名的有:菲律宾国父荷西·黎萨,印尼前总统瓦希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更多详细资料你看这里 吧

跪求初中历史公元一年至公元2009年间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如1949年10月1日中国成立~)

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历史文化悠久,构成其人口的主体为古老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语之一闽南语为泉州的主体语言。西晋年间,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泉州晋江、洛阳江两岸,今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每个家族的姓氏均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克·波罗认为只有亚历山大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加宏伟。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五代太守留从效为发展泉州奠定伟大功绩;明代时期,泉州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贽为延续和创新汉文明矢志不渝;明后时期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保全汉文明和抵御外侮南征北战。泉州还是多名杰出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非常著名的有:菲律宾国父荷西·黎萨,印尼前总统瓦希德。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其中儒商文化在泉州经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推动泉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加上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使得泉州经济不断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福建省的经济巨头。

儒商精神这一概念是指一种援儒入商所形成的独特的商业人格和行为规范,所谓儒商也就是指作为商人而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气度、儒的道德规范,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为准则去从商、经商,在商业行为中渗透儒家所倡导和躬行的"仁、义、礼、智、信"。

诚信,是儒家倡导的重要道德规范。儒商的经营原则是“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所开办的商号买卖公道、童叟无欺,获得了长久而良好的商业信誉。儒商奉行的诚信为本,还表现为守法重约。儒商大多从小就受到“安分守法”的庭训,有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能够信守契约和法条的要求与原则。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信息透明、法制健全,无论从商从政还是为人处世,惟有坚持诚实守信、平等待人、彼此无欺,才是长远制胜之道,才能有效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同时,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除了从制度设计上发挥法律与契约的规范作用,还应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与契约意识。

义利,是儒家关注的核心价值命题。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商把“重义”视为经商的重要原则,强调宁舍利取义而不见利忘义。明代一位著名晋商在总结其经商经验时提出,商人应与士一样,讲究道德修行,做到“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正确处理义利关系,今天仍然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在社会分工与合作十分发达的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人与人之间具有高度的利益相关性。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有机统一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互助友爱等,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的“大义”所在。每个人在谋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并有助于促进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同时是否妨碍他人合法利益的实现;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使前者服从于后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求真而务实的泉州商人,不拘泥于传统封建理学的言义、言理、不言利的旧观念,把义与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又信奉谋利而不忘义,谋利就是为了义,有了利才能真正实现义。否则,空谈义,不谋利,于事无益,于家无补,一切徒劳。泉州商人知书明理,通情达理,在儒家文化熏陶下,他们为人处世礼让三先,轻易不与人争斗,给人以谦恭、儒雅的良好形象。在处理商务活动中,他们以理在先,遵守规矩,守德守义守信。与人相处讲道理,明是非,这使得泉州商人在商务活动中,给人以信任感、可靠感,如此便使其生意不断地做强做大。儒商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泉州宝贵的经济文化的基础,更是泉州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文支撑。

说到泉州的历史与经济,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历史。泉州,古称“刺桐”,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泉州的海上交通,起源于南朝而发展于唐朝。到了宋元时期,刺桐港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繁盛,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当时的泉州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从泉州港口开出的货船,装载着丝绸和瓷器等物品前往印度洋沿岸,然后进入波斯湾地区,形成了一条联接亚、非、欧、美的海上大动脉,一派繁华热闹。 频繁的贸易让泉州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原汉人往泉州的迁移,促进了先进生产工具和造船技术的传播,也使泉州元宵节泉州游园活与海外地区的海上交通成为可能。唐代中叶,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丝绸外销的主要途径。宋元全盛时期,泉州港更是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外国商人和中国商贾,云集在泉州街头,码头上进口的香料、珠宝,出口的丝绸、瓷器,堆积如山,各国的商船以及前来进贡朝廷的诸侯国使者,都集中在这个盛大的海港。北宋末年,官府在泉州设置来远驿,专门接待来华外国使节。一些外国商人,聚居在泉州城南一带,形成了“蕃人巷”。元代,泉州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当时与泉州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一百多个,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交往相当频繁。往来的商船为东南亚各国带去了养蚕取丝的技术、精美的宋瓷和青花瓷,也为中国带来了东南亚的染料、埃及的历表、印度的香料,还有药材、犀角、珠宝、钻石和许多珍禽异兽。商船来来往往,每次能装载二三百吨货物,扬帆出海,十分壮观。因为拥挤和超载,当时有些运载货物的商船刚出港口就沉没了,今天泉州港口附近还有百余只沉船,沉船上有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

同其他港口城市一样,泉州至今还保存着海岸文化交流重镇的历史与遗迹,其中包括因港口形成的桥梁建筑,比如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洛阳桥。这座桥梁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综合运用的工程,它首创了筏形桥基,并且采用种植牡蛎的方法加固桥基。泉州还有中国古代最长的跨海石桥安平桥,全长2250米,直接从码头插入海岸,供人和货物进出。透过这些桥梁,人们看到了港口昔日的繁荣。古泉州的其他建筑,也体现着中外文化艺术的相互渗透。比如泉州的清净寺,圆形的穹顶、尖拱形的大门,具有十分浓郁的阿拉伯宗教建筑风格,细部结构却又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各国商客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泉州确定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和“世界宗教博物馆”。

这些宗教遗迹,是泉州发达的海上贸易促成的文化遗存,也与从事航运的人们特有的海神崇拜有关。人们从泉州港口出海时,常在泉州西郊九日山麓的廷福寺举行祈风仪典,祈祷中外商船都能平安地抵达或归来。人们同时还拜祭女性海神妈祖。由于泉州港口的地位和影响,泉州迅速成为妈祖信仰的传播中心,并在华人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祈风和拜祭仪式中,人们会在岩石上刻上祈祷的记录,长时间以来形成了宝贵的祈风遗迹。这些石刻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记载了泉州港同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东非等地区的海上贸易史及民间友好交往史,是现存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堪称海上丝绸之路的丰碑。

泉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远古闽越族文化。周秦以后,特别是西晋和唐朝年间,中原汉族大规模南渡入闽,中原文化开始的泉州大地扎根、衍化,土著文化日渐式微,尤其是唐代,泉州港口经济崛起,逐渐成为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与泉州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个,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中原文化蔚为主流,泉州成了“朱子过化之区”。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础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纷拥泉州。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这里有网站,可以自己去看: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高分悬赏哥伦布大航行之前或者这前后的欧洲海洋神话!急急急!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山顶洞人复原胸像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司母戊大方鼎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右图)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 “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孙武像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未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39、《孙膑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40、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屡败。孙膑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败一场;再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阵,田忌胜二场,总比分2:1,田忌胜。“孙膑赛马”是一个很著名的策略。

4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

编钟

43、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右图)

44、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

45、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

49、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50、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1、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 ,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 ,书同文”,来巩固秦 万里长城 秦王朝的政权。

52、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时期有 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万里长城

53、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 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54、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左图)

5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56、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57、在发生于巨鹿的一次大战中,项羽命士兵砸破锅鼎,凿沉船只(“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决战必胜的决心。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称为 “西楚霸王”。

58、刘邦曾与秦朝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下令废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军扰民。由于实施德政,得到广泛拥护,刘邦被封为“汉王”。

59、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60、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61、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62、西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通称 “汉人”、“汉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 公孙述等拥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64、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65、养蚕抽丝、纺纱织绸,是5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公元前5——6世纪,丝绸传到西域。到了汉代,丝绸业已十分发达。纷至沓来的商队,把各种丝和丝织品运到了古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66、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实际上是一种丝织品,有一种帛(极薄的丝绸)在古代作为“纸”用。所以汉代以前就有许多帛书帛画。

67、到了 西汉早期,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 絮纸、麻纸。

68、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 “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6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后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到中国,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东汉时中国道教在民间兴起。

71、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公元220——280 年)。

72、三国时期有几位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关羽是忠义的英雄。他们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崇。

73、晋朝(公元265——420年)时的炼丹家葛洪,在冶炼各种矿物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矿物的性 质,总结出不少化学知识,他写的 《抱朴子》堪称一部原始化学的重要著作。

74、《水经》是汉朝桑钦的一部河道学专著,但记述过简,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郦道元以 此书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75、《水经注》记述了1252条水道河流,连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神话、文物碑石等各种史迹故闻, 都有涉猎。全书30万字,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76、王羲之是东晋(公元317——420年)杰出的书法家。据说他年轻时常临池写字,就池洗砚,使得池水尽黑,故有“墨池”之说,相关的名胜有多处,推浙江绍兴兰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饮酒赋诗,共得佳作四十余篇,编为一集,王羲之亲为作序并书写,称为《兰亭序》(右图),是中国书法的绝代佳作。真迹惜已失传。

78、瓷器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故瓷器的出现比陶器晚。从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东汉晚期,中国已能大批生产胎坚质细、色泽翠艳的青瓷。三国两晋时期,南方越窑所生产的青瓷最为有名。

79、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在 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 “六朝古都”。

80、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割圆术”。他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入手,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

81、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比欧州 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经过四、五百年战乱,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

83、隋文帝是个明君,他励精图治,治国有方。十几年后,各地府库皆已盈满,无处再容纳粮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来都在唐朝得到继承,有的长期为后世沿用。

84、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袭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85、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86、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87、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此桥的单孔大拱跨度为37.37米,完全用石块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 ——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左图)。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抚百姓,他经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诫朝廷官员。

89、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于兼听纳谏。他鼓励臣下直言切谏,且常能屈己纳谏。

90、魏征是唐初名臣,他常说“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一生对皇帝据理力谏达200多次。

91、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92、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93、唐朝廷在广州设市舶司(其长官称为市舶使),专管海外贸易。

94、唐代开始,东南沿海许多商人纷纷扬帆出海。他们每年九、十月间,乘着东北季风南下东南亚各国经商,待来年三、四月间再随着东南季风“回唐山”。这些在东南亚“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为最早的华侨 。

95、唐后,许多国家都把盛唐的中国人及华侨称为“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5万华里。

97、唐朝天宝初年,鉴真和尚乘船五渡东海挫败,几度死里逃生,历经12年磨难,虽双目失明,信念仍不减当年,六渡沧海终于成功,终老日本,成为一代宗师。

98、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带去许多工匠、技艺、典籍、物种,对西藏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99、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富权略,能用人,掌握政权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100、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贤相,称为开元盛世,但晚年因宠爱杨贵妃,酿成“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从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101、唐朝工匠用各种矿物烧制出青、绿、黄三种艳丽的彩色陶器,所以叫唐三彩。唐三彩作品多为人物或动物俑,个个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为艺术珍品。

102、唐代的绘画风格十分注重线条的变化,不论是凡人常物,还是云中的飞天神仙、反弹琵琶的歌女舞妓,都给人以“天风飞扬,满壁风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美感。

103、唐代天文学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张遂),他通过观测,证实了太阳的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时快时慢。僧一行还大规模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104、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六大古都”,它们分别是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江苏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

105、唐朝时期,中国是东方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先后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这些日本谴唐使回国以后,积极传播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106、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公元907——960年)。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

107、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手下将士们把黄袍加到他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取国号为“宋”,定都在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108、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他设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109、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后实行变法,整理财政和军政,称为“王安石变法”。后来由于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变法维持不到十年就结束了。

110、北宋时期官员包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人们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为“包公”、“包青天”或“包龙图”。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包公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111、五代十国时期,各地佛教盛行。宋朝时宋太祖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佛经。

11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13、沈括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对天文、历法、音乐、医药、数学等很是精通。他在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了自己丰富的研究成果。此外,他还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许多发明创造,比较有名的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114、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北宋时期,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115、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因为火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唐朝末年,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后来火药的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

116、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

117、北宋时期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等矿藏,铜钱是当时的本位货币,铸造量非常大,在今天东到日本、西至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都有出土。

118、两宋时期的制瓷业非常发达。宋瓷品种繁多,花纹秀丽,并大量出口海外,江西的景德镇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瓷都。

119、宋朝时期,市场上流通货币以铜钱、铁钱、金银等金属货币为主。为了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

120、宋代的针炙学和法医学成就突出,《洗冤集录》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同类专著早了300多年。

121、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122、宋朝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批民众在山东省梁山一带起义。后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

123、宋朝时期,中国境内还有一些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1127年,金朝的军队攻破开封,俘虏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徽宗的另一个儿子赵构称帝。逃到南方,在杭州建立政权,历史上成为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24、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他率军北上以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宋朝领土,却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葬在杭州西湖边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前放了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等人的跪像,表示对奸臣的强烈憎恨。

125、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大举进攻南宋,南宋著名的将领文天祥组织军民抵抗,失败后被俘虏。元朝统治者采用各种方式劝他投降,他宁死不屈,写下了《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诗篇,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成为千古名言。

126、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127、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过程中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28、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的首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大都就是中国现在的北京。

129、元朝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的主要衣料,这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元朝的黄道婆,推广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30、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131、元朝时期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32、元朝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福建省的泉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在当时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生长着很多刺桐树,故以刺桐城闻名于世。

133、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把都城迁到北京。

134、1405到1433的近30年间,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宝船模型(右图)

135、1417年,苏禄(今菲律宾)国王带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明成祖派人为他举行隆重葬礼。明朝以后,中国多次修护苏禄王陵,表达了中国对这位菲律宾友好使者的悼念之情。136、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明朝大将戚继光组织军队,给倭寇以痛击。1565年,戚继光联合俞大猷,把横行百余年之久的倭寇全部消灭137、明朝后期,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在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讲学,他们经常在书院里议论朝政,抨击当权者,这些人被称为“东林党”。当时大宦官魏忠贤专政,凶险残暴,东林党人不怕迫害,指斥魏忠贤等人为“阉党”,与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38、明朝规定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呆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139、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选派解缙等3000人编辑成《永乐大典》,共110095册,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该书先后抄录正副两部。正本后来被烧毁,副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两次被焚毁劫掠,目前存世的仅有300余册。 140、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历经20多年,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141、明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教的同时,也积极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明神宗给他以很大的支持。利马窦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墓在北京西城。 142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 1843 平定三藩之乱 1771 康熙帝抗击沙俄 1872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144 平定准噶尔叛乱 74 清代各族人民起义

地理名家以及他的成就

大航海时代大事记年表

1298年后 《马可.波罗游记》成书。这本书在欧洲的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1317年 葡萄牙堂·迪尼斯国王与热那亚航海家佩萨尼亚签订重建海军的协定,开始成为海军强国。

1375年 欧洲当时最完备的航海地图-加塔兰地图完成。

1405-1407年 中国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出使“西洋”各国,“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借以促使东南亚国家向明称臣纳贡,向世界宣扬国威。1407年于旧港(印度尼西亚巴邻旁)擒国王陈祖义,斩于南京。

1408-1411年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1409年于锡兰(斯里兰卡)擒国王亚烈苦柰儿并押往南京,后释放。

1410年 法国主教达里伊著书《世界的面貌》,论述大地为球型,并从理论上断定从西班牙海岸可以越洋去印度。

1412-1415年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于苏门达腊擒前王子苏干刺,斩于北京。

1415年 葡萄牙占领西北非的穆斯林据点休达。

1416-1419年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最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1420年 葡萄牙发现马德拉群岛。

1421-1422年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

1424-1425年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

1427年 葡萄牙发现并占领亚速尔群岛,成为大西洋航行重要的中转站。

1430-1433年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不久,中国又恢复闭关锁国。

1432年 葡萄牙占领马德拉群岛。

1445年 葡萄牙发现绿角(佛得角)。

1446年 葡萄牙人阿方索率船队抵达冈比亚河,马里帝国以及曼宁哥人区域被发现。

1447年 葡萄牙军队与摩尔人作战,兵败丹吉尔,遂调整航海计划,以主要精力来筹建和经营阿尔金商站。阿尔金模式也成为后来西方各国商贸殖民的基本模式之一。

1450年 欧洲的活版印刷技术出现,书本的大量印刷,使得知识得到广泛传播,不再是一部分僧侣的专利,由于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思想基础。

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通往东方的陆上和海上商路分别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

1455年 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颁布特权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的地位。

1460年 葡萄牙堂·恩里克王子(大航海时代的伟大奠基者,葡萄牙航海事业的总策划和总指挥)去世,航海探险事业几乎中断。

1467年 A.俄罗斯特维尔商人尼吉丁经伊朗到达印度,著书《三海巡礼》

B.日本应仁之乱(~1477年),战国时代开始。战乱之中的失败武士沦为浪人,不断骚扰洗劫我国东南沿海。倭寇之患由此开始,并越演越烈!

1471年 葡萄牙人的船队到达几内亚湾。

1475年 葡萄牙人的船队到达圣卡塔琳那角。

1482年 葡萄牙著名船长迪奥戈·卡奥出海,发现刚果河口。

1488年 葡萄牙人巴瑟罗缪·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同年,葡萄牙间谍科维良由陆路(亚历山大和亚丁)只身前往印度实地考察,并为国内发回许多重要情报,这也成为葡国日后向东方发展的主要参考资料。

1492年 A.热那亚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发现新大陆(8月3日从巴罗斯港出发;10用12日抵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10月28日到达古巴;12月6日到达海地并建立殖民地;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并将之误认为是印度。后来的1493、1498、1502年,哥伦布又几次出海,相继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岛屿和南美海岸以及洪都拉斯、巴拿马等地。

B.德国人马丁·倍海谟设计出第一台地球仪

1494年 在罗马教皇的仲裁下,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了瓜分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规定在绿角以西370里加处划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线以西属西班牙,以东属葡萄牙。

1497年 卡波特在英国的资助下发现纽芬兰岛,并发现拉布拉多寒流。

1498年 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到达印度卡利卡特(中国史书称古里),开辟了印度航路。(1497年出发,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1497年11月到达好望角;1498年3月到达莫桑比克;后在马林迪[中国史书称麻林地]觅得穆斯林航海家伊本·马德内德领航;1498年5月到达卡利卡特,1498年9月回到里斯本)

1499年 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击败威尼斯,开始争夺东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

1500年 A.葡萄牙人佩德罗·卡布拉尔率领舰队去征服印度,途中遇风暴而迷航,西行发现巴西,并宣布巴西归葡萄牙所有。后继续东行,绕过好望角后再遇风暴,舰队被风吹散,船长洛伦佐·马克斯发现马达加斯加岛。

B.葡萄牙人费尔南德斯发现格陵兰南部。

1501年 A.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在西班牙政府的资助下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著书《海上游行故事集》,确认这是一块新的大陆,但不是印度,后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

B.葡萄牙人加斯巴尔发现纽芬兰岛。

1502年 葡萄牙人达·诺瓦发现阿松森岛和圣赫勒那岛(后来因囚禁拿破轮而出名)。

1505年 A.葡萄牙发现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

B.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任命德·阿尔梅达为印度总督。攻击并歼灭一切非葡萄牙的商船或军舰,垄断东方所有贸易。

1506年 葡萄牙占领索科特拉岛(亚丁湾)。

1507年 葡萄牙海军于印度西海岸被印度埃及联合舰队击败,德·阿尔梅达被击毙。

1508年 葡萄牙占领忽鲁谟斯岛(波斯湾)。

1510年 葡萄牙的印度总督阿布克尔克占领印度的果阿。

1511年 A.阿布克尔克攻占马六甲,完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

B.西班牙在塞维利亚专设“印度事务所”,总管对殖民地的统治事务。

C.西班牙征服古巴。

1513年 A.西班牙巴尔博亚探险队通过巴拿马地峡看到了南海,即太平洋。

B.西班牙人阿拉米诺斯发现墨西哥湾流。

1519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政府的资助下出发,力图环绕地球航行以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520年 麦哲伦穿过美洲南段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后人将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1521年 A.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卷入当地土人的冲突,战死。其手下继续航行,发现摩鹿加群岛(就是著名的香料群岛),随后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

B.西班牙的埃尔南多.科尔特斯攻取特诺奇蒂特兰城,新大陆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灭亡。

C.中葡“屯门之战”爆发,葡萄牙船败逃马六甲。

1522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回到圣卢卡港,世界一周航路完成。

1523年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宣布脱离卡尔马联盟,瑞典独立。

1529年 葡西两国签订《萨拉哥萨新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处又划了一条分界线,完成了亚洲地区的势力划分。

1532年 A.葡萄牙贵族马丁·苏沙从法国人手里夺回巴西。

B.西班牙侵占厄瓜多尔。

1533年 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灭亡新大陆的印加帝国。

1535年 A.西班牙人门多萨侵占巴拉圭和乌拉圭。

B.西班牙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夺取突尼斯。

1538年 A.西班牙人阿尔马格罗侵占玻利维亚。

B.西班牙人奎沙达侵占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并筑波哥大城。

1541年 西班牙击败南美阿劳干人,完全征服智利。

1548年 葡萄牙在日本九州设立商站。

1549年 西班牙征服阿根廷。

1553年 A.葡萄牙骗借去中国澳门。

B.英国人威罗比向北冰洋航行,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俄罗斯)。

1558年 A.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1603年),为了扩展英国的海上势力而积极的鼓励海盗活动。

B.瑞典与俄罗斯为争夺立窝尼亚爆发战争。

1561年 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胜,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以后的几年又会同俞大猷所率俞家军进行兴化、平海、等平倭战役,连战连胜。1665年,长期为害的倭寇之患,终被荡平。

1566年 西属尼德兰地区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569年 A.荷兰人墨卡托首创用圆柱投影法编绘世界地图,奠定航海制图基础。

B.印度海军将领昆甲利大败葡萄牙海军,葡舰队司令德米德兰重伤而死。

1570年 西班牙侵占菲律宾。

1571年 雷班托战役爆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海军在该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从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1579年 尼德兰成立乌特勒支同盟。

1580年 西班牙吞并葡萄牙。

1581年 原尼德兰北部地区宣布独立,荷兰诞生。

1583年 立窝尼亚战争结束,瑞典、波兰和立陶宛击败俄罗斯,赢得胜利。

1584年 英国在北美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

1588年 A.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

B.英国成立几内亚公司,从事殖民活动。

1589年 葡萄牙灭亡西非安哥拉王国。

1592年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丰臣秀吉跨海入侵朝鲜,中国援朝。

1595年 荷兰人范·林斯霍特编著了最早的航海志,记述了大西洋的风系和海流。

1596年 荷兰人巴伦支为探寻由北方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线,曾在北冰洋地区作了三次航行,并于本年到达新地岛。

1598年 A.荷兰人范·尼克远征爪哇、摩鹿加群岛。

B.日本关白丰臣秀吉逝世,日军撤出朝鲜。

1600年 A.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直至1858年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

B.葡萄牙侵占缅甸沙廉。

1602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英荷两国矛盾加剧。

1603年 荷兰在爪哇建立商站。

1604年 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05年 荷兰在摩鹿加群岛击败葡萄牙舰队。

1607年 荷兰眼镜商人帕理席发明望远镜。

1608年 A.法国在北美圣劳伦斯河下游建立魁北克城。

1609年 A.英国在印度苏拉特建立商站。

B.西班牙与荷兰缔结12年休战协议。

C.荷兰占领班达群岛,完全征服摩鹿加群岛。

1610年 英国人哈得孙航行至今哈得孙湾(加拿大)。

1611年 英国占领印度马苏利巴丹。

1613年 A.英国占领印度苏拉特城。

B.缅甸军队围城34日,最终收复沙廉,处死葡萄牙总督博利多,驱逐葡萄牙人。

1619年 荷兰营建巴达维亚城(雅加达)。

1621年 荷兰西印度公司成立。

1622年 荷兰在美洲东岸占领哈德孙河口,命名为“新荷兰”,建新阿姆斯特丹城。

1623年 荷兰从葡萄牙处夺取巴西。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1640年 里斯本发生起义,葡萄牙恢复独立。

1641年 荷兰占领马六甲。

1642年 荷兰航海家塔斯曼出海,抵达毛里求斯和澳洲南部,并发现塔斯马尼亚岛,命其名为“范迪门地”,之后,又发现新西兰南岛。

1643年 塔斯曼继续航行并发现汤加和斐济群岛。

1644年 A.塔斯曼航抵新几内亚西南海岸和澳洲北部。

B.法国向圭亚那殖民。

1648年 A.“三十年战争”结束,参战诸国签定《威斯特伐里亚和约》,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

B.荷兰人击败葡萄牙夺取好望角,建立荷属海角殖民地。

1649年 荷兰占领苏门达腊岛亚齐。

1668年 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

1652年~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战争,先后发生9次海战,互有胜负,但总体是荷兰战败。

1658年 荷兰占领苏拉威西岛美那德(万鸦老)。

1661年 葡萄牙将荷兰人逐出巴西。

1662年 A.郑成功击败荷兰,收复台湾。

B.荷兰占领苏门达腊岛巨港(旧港)。

1665年 A.西非刚果王国击败葡萄牙军队,宣布独立。

B.法国向马达加斯加殖民。

1665年~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战争,各有失利,双方最后签订《布里达合约》。

1667年 荷兰占领苏拉威西岛乌戎潘当(望加锡)。

1670年 英国玻意耳在研究海水中盐度与密度关系基础上发表《海水盐度的观测和实验》,开创海洋化学的研究。

1671年 葡萄牙人第二次灭亡西非安哥拉王国。

1672年~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战争,在此以后荷兰势力有所削弱,英国取得了最后胜利。英国夺占新阿姆斯特丹城,改名纽约。

1675年 丹麦人罗默首创恒星中天法测时。

1686年 英国人哈雷系统地研究了主要风系与主要海流的关系,后又阐述了海洋蒸发现象。

1687年 英国人牛顿用引力定律对潮汐性质作了精辟解释

1688年~1697年 法国与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由英,荷,奥,西等国组成)之间发生战争。这是英法之间海上争霸战的开始。

1698年 东非蒙巴萨阿拉伯人起义,击败葡萄牙人。到了次年,鲁伍河以北葡萄牙殖民者全被驱逐。

1702年~1713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二次交锋,结果英国取得了海上霸权的明显

优势。

1730年 A.英国人西森发明经纬仪

B.英国人哥德弗莱和哈德利首创用六分仪在海上进行天文定位测量

1732年 俄皇彼得一世派白令考察俄国东端海域,发现“白令海峡”。

1740年 瑞士人伯努利提出平衡潮学说

1740年~1748年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三次交锋,法国还是失利。

1756年~1763年 “七年战争”,这是18世纪英法争夺海洋和殖民霸权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结束,英国取得了最终胜利,从而确立了其全球的海上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国”建立!

1768年~1779年 英国的詹姆斯.库克船长进行了3次南太平洋考察,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纳入英国版图,并且发现了夏威夷。但库克的功绩在于发现了用橙汁和卷心泡菜来防治坏血病的方法,从而拯救了大量水手的生命。库克是继哥伦布之后在地理学上发现最多的人,南半球的海陆轮廓很大部分都是由他发现的;他还在海上精确地测量经纬度,取得了大量表层水温、海流、大洋测深及珊瑚礁等科学考察资料。

1770年 美国人富兰克林制作并出版了墨西哥湾流图。

1772年 法国人拉瓦锡首先测定了海水成分,发现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

1775年 A.法国人拉普拉斯创立潮汐动力学理论。

B.库克完成了环南极航行。

1779年 库克在与夏威夷人的冲突中被杀。

1799年 德国人洪堡德发现了秘鲁海流。

1、徐霞客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2、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大陆漂移说创立者。

3、莫霍洛维奇

克罗地亚地球物理学家。他发现了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后来这个界面就被命名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他生于伊斯特拉半岛的沃洛斯克。

4、埃拉托斯特尼

公元前276年出生于昔兰尼,即现利比亚的夏哈特;公元前194年逝世于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港,希腊数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的贡献主要是设计出经纬度系统,计算出地球的直径。

5、郦道元

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