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城墙的明朝南京城

2.南京明城墙的作文

3.南京玄武门几点关门

4.浦口明城墙属于哪里

5.南京南站到明城墙城门怎么走

6.南京有哪些旅游景点?有哪些好玩的?

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_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攻略

1、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而岿然不动,究竟是为什么?2、南京的明城墙的砖的尺寸怎么算3、耗时28年,动用3.5亿城砖,建“世界第一大”城墙,就在江苏4、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沿革5、南京城墙是哪个朝代6、南京的城墙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而岿然不动,究竟是为什么?

古代社会南京明城墙,城墙不仅作为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而且还是抵御游牧民族侵扰的天然屏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28年之久,动用明朝当时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由大约3.5亿块城砖构成,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长、保存最好的古代城垣。

明城墙

大家都知道,就算是水泥混凝土等特殊材料,也会有保质期限,过南京明城墙了一定的使用年限房子也会坍塌。

而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而巍然屹立不倒,究竟是为什么呢南京明城墙

第一,严格的监管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明朝修建城墙时候,自然少不了用到墙砖,要从全国各地运送材料,很多人看到有利可图,自然会以次充好,骗取大量钱财。

朱元璋为了防止有人从中牟利,杜绝此种现象的出现,南京明城墙他要求以后送来的任何一块墙砖,都要写上烧砖人,监管官员的名字。

墙砖刻有名字

一旦哪块砖出现问题,就会层层追究,上面写有名字的一个都要杀头问罪,这种严格的监管制度下,建好的城墙自然不会坍塌,更不会出现所谓的豆腐渣工程。

第二,夯土与青石砖双层加固,足以抵抗炮火的攻击。

据史料记载,修建明城墙用到的墙砖与现代用的红砖不一样,用的是青石砖和夯土。

内墙用夯土,夯土就是用工具把泥土压实,制作出异常坚固的粘土,比砖块和石头还要坚硬。

外墙用青石砖加以包裹,这种强度可以扛得住大炮攻击。

第三,特殊的黏合剂,强度大、韧性好。

明朝时期虽然没有现在建房所需的水泥和混凝土,但是有一种特殊的黏合剂,那就是糯米。

《天工开物》曾有过详细记载南京明城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

其中提到的"三合土",就是糯米汁、羊桃藤汁等混合而成的"超级黏合剂",不仅强度大,而且韧性好,比现在的混凝土还要好使。

南京的明城墙的砖的尺寸怎么算

成墙砖规格为长1尺2寸8分5厘(相当于40厘米)南京明城墙,宽6寸4分5厘(相当于20厘米)南京明城墙,厚3寸2分(相当于10厘米)。

朱元璋采用赤裸裸的质量追溯体系南京明城墙,每块砖头上都有相关责任人的姓名南京明城墙,从府(州)、县城墙砖监制官员的职务、姓名一直到各级里甲长、砖坯农夫、烧窑工匠的姓名。

城砖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这些人全部倒霉。

南京明城墙总长35.3km,现存25km。

朱元璋修建如此结实的城墙,主要是防备火炮和配重式投石机。

耗时28年,动用3.5亿城砖,建“世界第一大”城墙,就在江苏

文/老王聊 旅游欢迎个人分享与转载

世界上有很多的 未解之谜 南京明城墙,是我们现在还无法用科学技术所解释的南京明城墙,还有很多的 世界奇迹 南京明城墙,记载于 历史 ,但是在我们看来却是多么的 不可思议 ,在国内知名度非常高的就是 秦始皇兵马俑 了,而这一奇迹也是成为 陕西西安的一张城市名片 ,有很多的 旅游 爱好者都曾经来这里欣赏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每一个人的脸上也都是带着震惊的表情。

其实除了秦始皇兵马俑以外,我国还有很多让人震惊的建筑,我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 “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城墙 。坐落在 江苏南京 ,南京明城墙包括了四重城墙,创造了很多的世界之最,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墙,还是 世界最长的、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墙 ,在古代的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想要建设这么一个城墙其中 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恐怖的数字 。

南京明城墙建设时间达到了 28年 ,工程浩大动用了当时国内很多地方的民工,总的民工数大约在 28万 ,在28万民工耗时28年的漫长工期中,总共动用了 3.5亿的城砖 ,最终才完成了南京明城墙的建设。没有什么可以挡得住岁月的摧残,南京明城墙自然也不例外,有不少的地方显露出了破败的迹象,但是依旧 有很大一部分的城墙保存完好 。

长城 是很多人在去北京时必去的景点,都说 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中国的名片,而南京明城墙就是我国 继长城之后的宏伟建筑 ,是古代都城建设中最典型的一个代表, 筑城技术更是代表了我国 历史 上筑城技术的巅峰时刻 。南京明城墙不仅只有一个名头让人们感叹,有着很高的历史 价值、考古价值、建筑以及设计价值 ,有着非凡的意义。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的一个 5A级 旅游 景区 ,对游客们 免费开放 ,当然也有一部分特殊的景点需要收费,第一次前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可以考虑付费将这里所有的美景都欣赏一遍,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这一宏伟建筑,感受我国这上下五千年厚重的 历史 底蕴。

往期精选

深圳“高颜值”的城中村,两公里的绝美拍照墙,来了绝对不想走

上海城中村:老上海城最后的白墙黑瓦,即将成为“黑白照片"

广州一城中村,承载十万广漂人打拼梦,被称为“蚁族之城”

吉林一处“大型”公园走红,被誉“江城之巅”,著名城市森林公园

“百园之城”苏州又一公园火了,处在城区之中,门票0元好评颇多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沿革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远后采纳大将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建议。

三年后攻下集庆南京明城墙,改名应天府。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南京明城墙,广积粮南京明城墙,缓称王”建议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城墙。

明南京城在六朝国都建康城的基础上修建并以此扩大,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北带玄武湖,城周35.267公里,包括南京历代都城于其中,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元至正二十六年农历八月(1366年9月),改筑应天府城,并在钟山(即紫金山)之南建造新宫,即南京故宫,此为第一期工程。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吴元年(1367年9月),一期工程完工。

明洪武二年(1369年),第二期工程开工,以筑新城为主,向北拓宽旧城直至扬子江畔。

明洪武六年(1373年),二期工程完工,第三工程随即开工。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12月),三期工程完工,“新筑后湖城”止,建造聚宝、三山、通济各主要城门以及后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太祖朱元璋耗费二十多年时间,调动全国一部、三卫、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二十余万工匠修筑城墙,同时在五省烧制城砖,建成面积43平方公里,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公里,囊括了六朝时的建康城和南唐时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宽最窄处2.6米,最宽处19.75米,下宽14.5米左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与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临钟山,观察南京城的形胜,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潜在担忧。

同时,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防守极为不利。

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外郭号称180里,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40里,外部土城高度约在8-10米,上宽6-8米。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南京明城墙四重城垣全部完工。

明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明城墙首次面临战争损坏危机,燕王朱棣南下进攻南京城。

“燕兵至金川门,谷王朱穗与李景隆开门纳之,京师失守”。

而这次开门降迎,使得明城墙躲过一次大灾。

明代时期,南京为“系祖宗根本之地,东南总会之所”,城墙都受到各级中央 *** 高度重视,仅《明实录》中关于城垣大规模维修的记载就达40余次。

特别是在极具修城经验的丰城侯李贤担任南京守备期间,南京城墙的修缮进行得相当完备。

16世纪中叶先后3次抵达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称:“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南京明城墙他的城市”。

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当地人讲了一个故事:两个人从城的相反方向骑马相对而行,花了一整天时间才遇到一起,南京城墙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清代南京作为两江总督所在地和长江下游政治军事中心城市,明城墙的保护虽然更趋弱化。

不过还处于冷兵器与热兵器结合使用的时代,南京城墙的维护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清代作家吴敬梓,曾在南京秦淮河畔生活多年,他在《儒林外史》中写道:“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清楚地记述了南京城墙的来历和规模。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南京神策门城门修复城楼,仿淮安府城楼样式重建,尺寸比明朝时期的小,分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均用城砖修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当局为交通运输需要,方便到达秦淮河码头。

在城西清凉门和定淮门之间,开辟草场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城门深约20米,宽约6米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为方便中外来宾游览玄武湖,决定在靠近劝业会会场的城墙上开辟城门。

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调走,次年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

清宣统三年(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徐绍桢帅江浙联军由朝阳门攻打南京,朝阳门瓮城遭到破坏。

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派北洋军复夺南京城,以重炮攻击朝阳门等要地,次日,南京城破。

民国十年(1921年),为繁荣下关码头岸线,时任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的支持下,在仪凤门西南的城墙上破墙动工,从城门内八字山取土垫筑城门口到江边码头的道路,填平小南河(今热河路),垫成基地2.7万平方米。

新开单孔城门一座,从而缩短了从下关江边进城的路程。

因韩国钧是泰州人(韩国钧是海安人,当时海安属于泰州),泰州古称“海陵”,这座南京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海陵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 *** 定都南京后,提出“以新都建设需要,将标卖南京全城城垣城基”,打算全部拆毁南京城墙。

遭到了文化界的强烈反对及谴责,徐悲鸿等人连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进行批评,城墙终得幸免。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国民 *** 为整治首都风气,下令改将南京城门易名。

朝阳门为中山门(纪念孙中山先生功绩)、仪凤门为兴中门(喻振兴中华之意)、海陵门为挹江门(因城门临近扬子江)、神策门为和平门(喻世界和平之意)、丰润门为玄武门(因城门临近玄武湖)、聚宝门为中华门(喻中华之意)、正阳门为光华门(喻光复中华之意)。

同年,国民 *** 改建单孔朝阳门为三孔中山门,内瓮城已拆,但外瓮城尚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张其昀在《首都之地理环境》中分析没有拆除城墙的原因是“盖用城砖拆城,工费太巨,得不偿失”,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客观上促使1930年代至解放前南京明城墙得以保存的还是其与生俱来的军事防御价值因素。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 *** 在中央路笔直向北与明城墙的交点,神策门西侧五百米处,破墙开路以便利南京城北交通,并取名中央门。

同年为适应南京市的道路现代化建设和改造的需要,在中华门东西两侧开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同时满足向南向北车辆通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开辟汉中路,在城墙上新辟西式牌坊三券城门,将城门命名为汉中门,介于清凉门与汉西门之间。

同年,在原在明城墙上的一处豁口,改造兴建为一处城门,命名为武定门。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南京城北开辟城门,位置在金川门西,现新民路西端的护城河西侧,新民门修建而成。

同时,还采用填土的方法铺设了护城河中的一段路,为了保持河水流通,又修建了一座桥面长度约六米,跨度约四米的单孔水泥桥。

同年,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提出《关于南京城防建议案》,将明城墙列入城防计划,南京明城墙得到保护。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南京明城墙基础上开辟雨花门,用于将南京市内的京市铁路在养虎巷处与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

抗战胜利后,小铁路逐渐荒废。

1948年9月,“南京城防城垣暨护城河工事整顿会议”做出9项修复城墙及相关工事的决议。

不过,这一次的防御功能未能获得实现。

1954年,于北极阁山下的台城靠近“后湖城墙”的位置,方便内外交通,并为防空疏散的需要,开辟解放门,为单券城门,位于玄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玄武湖南岸。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同其他古都城墙一样,修复和保护工作曾经走上曲折的历程。

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左”倾思潮的影响,南京城墙曾几度历经被完全拆除的危险,幸而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的朱_先生立即向南京市领导提出紧急建议,下令停止毁城,四处奔走联合各界人士共同呼吁。

同时向中央文化部发电报,呼吁保护明城墙。

在朱_先生等人的再三努力下,部分市民也纷纷写信到市 *** “提出批评和责难”,最终使南京城墙得以幸存。

年,南京成立中华门文物保管所和渡江胜利纪念馆,以保护固有文物,展现历史风貌。

1988年,南京明城墙全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南京市 *** 设立南京市城墙管理处,作为保护、维修、管理南京城墙的专业机构,由此明城墙全段保护开始得到重视。

1991年,南京市 *** 因城市建设和城内交通需要,通中华路,拓宽集庆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特邀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设计建设集庆门,城墙具有宋代“过梁式”城门风格,且该城门是南京城墙中首座偶数门,就是说门洞的数为偶数,开南京城墙之先河。

1992年,《南京明城墙保护规划》正式发布

1993年9月,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归属南京市文物局领导。

1995~1996年,解放门至玄武门段城墙修缮工程。

1996年4月,江苏省人大通过南京市为南京明城墙保护制定地方性法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

1997年,在批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明城墙的保护。

1996~1997年,石城门复城城墙修缮工程。

1997~1998年,后标营段城墙排险加固工程。

1998年,太平门段城墙加固工程,同年5月24日,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与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共同承担南京城墙维修保护的任务,并各有侧重。

1998~1999年,九华山西段城墙抢险加固工程。

2000年3月21日,《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报告》调研小组成立,标志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开始。

2000~2001年,集庆门段城墙修缮工程。

2001年,南京挖掘出西华门遗址,仅存三座门券的须弥座和砖石路面,这使得西安门被长期以来被误传为西华门的现象彻底被证实。

2002~2003年,石头城段城墙修缮工程。

2003~2004年,东西干长巷段、红山土段、神策门瓮城城墙修缮工程。

2004年起,南京颁布《2005—2007年明城墙风光带保护与建设计划》。

荣获建设部颁发的“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6年,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2010年,《南京名城保护规划》出台,规划对明城墙一线建筑高度作了明确规定。

2015年1月,《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出台,将除南京京城(内城)城墙及皇城、宫城城墙外,总长达60多公里的外郭城墙也纳入保护范围。

2015年8月,南京市规划局联合东南大学组织编制《南京城墙沿线城市设计》,已通过南京市 *** 批复。

按照规划,南京明城墙分为5段打造,成环状分布,对于没有墙体的缺失部分,将用绿植墙体补齐。

部分城墙和城门今后也将有一定的改动。

2015年9月,南京模范西路的拓宽过程中发现定淮门城墙台基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市考古所正根据国家局要求开展考古工作。

南京城墙是哪个朝代

现存的南京城墙修筑于明朝,俗称明城墙,历时21年建成,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公里。我为你整理了南京城墙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中国明初都城应天府城墙。在江苏省 南京市区内。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明洪武十九年(1386)建成。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增筑外郭。南京城墙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而建造,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周长1954年实测为33.676公里,现存 21.35公里。墙高14~18米,上宽 7~12米,下宽10~18米。城墙为砖石结构。砌城条石长约60~ 120厘米,宽90厘米,厚35厘米。城砖规格大体有 3种:一长36厘米,宽16厘米,厚 8厘米;一长44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一长54厘米,宽24厘米,厚12厘米。砖上打印制砖府县和监烧官员、烧造工匠姓名以及年月日。据统计,城砖除由工部及驻京卫所组织在南京烧造外,江西袁州府等地以白瓷土造砖,坚实细腻,质量最佳。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城墙的坚固与否,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所以,历朝历代的最高决策者在筑造城墙时,始终将工程质量视为头等大事,丝毫不敢懈怠。然而,沧桑变幻,曾经一时雄奇伟岸的.城墙,大多都没能经受得住岁月的检验,最终湮灭于炮火或风雨中。在中国古代的城墙中,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南京明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历600多年风雨而未倒,依然固若金汤。明城墙安若磐石的秘密在于它的修建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视觉来看,明城墙堪称卓越质量管理的典范。

城墙的建造因各段所处地形和位置不同,采用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面临平原和河流,无坚可守,除以河为堑外,城墙建筑最为坚固。墙内外壁表层用大块条石砌筑,里层填以巨大的块石,形成各厚 3米 左右的内外墙体,均用糯米汁加石灰灌浆。内外墙之间再填以黄土、片石,隔层夯实。某些地段,也有在条石砌筑的内外墙体之间全部用砖砌筑,或以砖、黄土、乱石夯填的做法。

南京的城墙

文/孙见

南京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在这片土地上磊起的恢宏诗篇。

这诗行屹立至今的最大秘诀就是烧铸在每一块城砖上的那些文字。从主管的地方官到烧砖的工匠,名字都铸在砖上,哪块砖坏,砍谁的脑袋那是清清楚楚的。于是,有了南京城墙巍然屹立风风雨雨六百多年岿然不动!

当然城墙的建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光讲责任并不能让一盘散沙集聚成塔。南京大部分的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做基础,上面再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都浇灌一种“夹浆”。这种夹浆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或再加桐油掺和而成,凝固后粘着力很强,使城墙能够经久不坏。

朱元璋一定是下定决心要在南京世代为王的吧,他把城墙修成14米宽,14到21米之高,顶部的宽度也在4米到9米之间,万世为王的雄心就这样砌成的。即使到了日新月异的今天,南京依然未能把朱元璋的城市规划填满!

为便于防守,南京城墙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堞”(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为防止雨水渗沥,用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因此,南京城的基础工程和防护工程都是比较牢固的,故能屹立至今600多年之久。城墙现存21.35公里,仍然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砖城,并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从来都是由品质铸就的啊!到今天,南京城墙已被修复,连接,贯通,可以环城周游。

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城,即京城,城门计有13座,水关两座。城墙上还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以供军事防守之用。在城的中央还建有钟楼和鼓楼。

这13座城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而以聚宝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坚固的一个,城楼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谓“藏军洞”的特殊设施。“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据说,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这种设施在我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精兵利卒,陈利兵而谁何!

大城市少不了的是进水与排水,南京城水道的安全措施也极谨严,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可谓煞费苦心,防人之心与害人之心一个都没有少! 

但即使这样厚实到几乎牢不可破的城池也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就被他的儿子燕王朱棣攻破,在这样的历史剧变面前,朱皇帝的雄心立刻显得像是过于防范过于嫌忌的小人之心了。也正应验了亚圣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难道朱皇帝不知道众志成城这句话?还是忙于建造城墙的时候忘了管教儿孙?一座挖空心思建造起来的不朽之城,一座屹立在历史封面上牢不可破的哀城,让多少人摩挲,多少人扼腕叹惜!

蹉跎了诗篇!

南京城墙的明朝南京城

在解开了都城南京、明皇宫的一系列谜团后,我们看到了明代南京各种奇特的景观:明皇城建在一个湖里;明皇宫在城东的一角;资本是不规则的;宏大,稳定但简单。但是,很遗憾,来到南京,除了雄伟的明城墙,明故宫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说北京故宫是南京明故宫的翻版。这是真的吗?600多年前,被外国人称为世界的南京故宫是什么景象第一水网?我们不妨借用历史文献的记载,还原一下明故宫的原貌:明故宫分为宫城和皇城两部分。让从最里面的宫城开始:宫城,明宫的内城。明故宫的位置:你家在南京东边的燕雀湖上?明故宫已经毁了,很多书都没有明确明宫城在南京的确切位置。现在很多人都以为明故宫就是今天的明故宫遗址公园;也有人认为,除了今天明故宫公园。这些观点正确吗?不够正确。根据我在南京的实地考察和参考历史文献,结合前辈老师的考证,我认为明代南京宫城的位置应该是今天南京东南的明故宫公园,加上马路对面的整个吴朝门公园。本来这两个地方是连在一起的,但是近代开的中山东路中间交叉了。这两个地方合在一起就是历史上明宫城的所在地,也就是从今天南门的吴门城基开始南起吴朝门公园,直抵今天的北门北起s明故宫公园,东起今日南京东华门西侧,西至西华门东侧。从平面上看,明宫城整体呈方形。这个地方在明朝修建明宫城之前,原本是一个湖泊。这个湖叫做前湖。为什么叫千户?如果仍然以充满龙魂的古钟山为参照物,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千户湖,就在钟山的西南方,靠近明朝都城城墙的东北角。因为在中山的南部,按照人们的习惯生活位置在传统农业社会,——以南等于前方,故名千户。相对而言,今天玄武湖位于城北,同习称,北为背,故玄武湖曾称后湖。换句话说,中山一隅,——,在朱元璋时代被称为龙头。北山把前湖和后湖隔开,使得南京最大最美的两个姐妹湖遥遥相对。为什么燕雀湖又叫太子湖?建国前在明朝,钱湖又深又宽,大概和玄武湖差不多大。它的确切位置应该在今天的东方南京市区:南起吴朝门公园中部,北至后宰门大街,东起紫金山脚下,西至黄埔路。它贯穿秦淮河和清溪河。它不仅是古代南京的主要水利通道,也是南京的主要景点。春秋时节,达官贵人、文人骚客蜂拥而至,一睹昔日湖光山色。湖的前面还有一个湖叫王子湖或燕子湖。那么为什么千户湖又叫太子湖或燕子湖呢?这是一个悲伤而美丽的故事。在六朝历史上,梁武帝以出家而闻名。他一生中多次向寺庙自首,把国家大事搞得一团糟。但据穷神秘苑说,虽然梁武帝这个皇帝不怎么样,但他的太子萧统是一个谦恭好学的聪明人,才华横溢,性情温和,深谙儒释道,爱好文学。他曾召集当时众多作家,编纂了中国先秦以来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优秀文集,——文选60卷。萧统很好,只是身体虚弱。有一次,他去玄武湖游玩。H

他死后被称为昭明太子,世人称他为昭明太子。他编的文选叫昭明文选。他生前在南京、常熟等地读书编书的地方叫昭明太子读书台。萧统太子死后,梁武帝非常悲伤,下令将太子葬在前湖。没想到,昭明太子死后依然寝食难安。宫里有个太监对昭明太子的宝藏垂涎已久他在人们忽视他的时候盗墓。谁知刚挖到宝藏,正要高高兴兴地往回走,突然我没有不知从哪里飞来的燕子漫天啄太监,使他动弹不得。这引起了守墓人的注意,他们发现了从太监那里偷来的财宝,并把他护送到梁武帝,交给梁武帝处理。梁武帝想念萧统王子,下令将宝藏给他的孙子,并重建昭明王子的坟墓。传说当王子墓被重建,成千上万的麻雀飞了进来。他们非常有灵性,嘴里含着泥土和稻草帮助人们修复王子的坟墓。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受感动。从此,人们把千户湖叫做太子湖,也叫燕雀湖,以此来歌颂这些美国佬对王子史诗般的爱。朱元璋把田得满扔进几十万平米的燕子湖,燕子湖被填平了?燕雀湖因其美而吸引人驻足,因其悲而让人心酸。六朝时,燕雀湖因为昭明太子的故事,显得有些厚重。因此,无论是江南小朝廷的都城,还是大一统帝国地方政府的官署,南京的达官贵人、文人士绅,每到节令节日,都会去燕雀湖欣赏美景。燕雀湖已经成为古都南京的一大景点,一些贪婪的官员在湖边建起了别墅。燕雀湖以其宽广的胸怀,接待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然而元末明初,美丽的燕雀湖被盯上了。这个人不仅想占有她,还想永久闷死她,就是朱元璋填湖建宫。前面说过,朱元璋为了占领中山龙头的皇气,下令数十万民工填湖。但由于燕雀湖湖面确实很宽,整体地势较低,已经很久没有填湖了。我们做什么呢当时盛传南京南郊江宁县有个叫田德满的老人。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他听说有田德曼,就派人去找他。你真的不t说你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叫田德曼的男人。老人被发现后,开始受到神一样的对待。朱元璋庄严地举行了一些祭祀仪式,把田得满封为湖神。一切准备就绪后,他终于被绑了起来,活着扔进了湖里。据说燕子湖很快就被填满了。所以老南京有句话叫湖神田德满,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他真的很倒霉。这是一个传说,但据相关资料显示,因为填湖工程实在是太大了,死了很多民工,消耗了无数的土石方。所以老南京有句话,南京城西三座山要铲平填湖。最终,不知何故,今天南京山门外明城墙北侧的小湖,被留在了过去燕雀湖的一角。我个人认为它朱元璋可能认为这个填湖工程太大了。只要他的宫殿能建成,它就赢了离开水的一角不会伤害任何东西。燕雀湖填湖时,南京以东的水域清溪失去了水源,然后逐渐淤塞,最后消失。因此,南京的生态环境美国的原始水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大一统帝国的长治久安,一个杀了河甚至一些小蚂蚁的老百姓牺牲什么?这就是历代专制君主的政治逻辑!建在湖中的明皇宫后来被摧毁了。是因为它也是豆腐干吗

那么,这种打桩造湖的宫殿质量能保证吗?明皇宫后来被毁是因为也是为了炫耀政绩的豆腐渣工程吗?对于现代技术难以解决的抗沉降问题,当年的明皇宫能否建成?显然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明故宫建成后,地基开始下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明故宫位于人工燕雀湖中间,自身基础不够牢固。即使湖中堆满了桩,其地质结构也没有自然地质那么坚固,地基下沉是不可抗拒的。明代史学家谭谦曾说:六朝旧址,皆近秦淮,都城在城东,告白于桥。圣祖延城东、中山山脚下,填前湖,设大内。调控虽宏观,但属于东部,地势越来越低,清溪流出。老祖宗后悔晚了,想着重建病患。第二,明皇宫里,宫里的三大殿,——奉天殿,盖华殿,金身殿,都是在原湖里建的,重力太大,不平衡。这里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调整明皇宫的整体布局,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南朝北。那么,故宫三大殿的重力可以压在今天吴朝门公园以南的自然地质构造的土地上,发生上述严重地面沉降的可能性不大。当然,我们现代人只是假设,朱元璋是个迷信的人。他不可能违反中国的传统风水、建筑习惯和皇家宫殿建筑的根本原则,所以他最后只能让明宫沉沦。朱元璋晚年从午门入宫后,一路走回家,越走越低。因为整个宫殿的地形是南高北低,用他的话说就是宫城前后,形势不叫。在非常迷信风水的朱元璋眼里,这是不祥之兆,暗示着对大明江山社稷和子孙后代极为不利。于是他想出了迁都的主意,找一个风水比较好的皇家宝藏,——常安,然后派太子朱彪到陕西去勘察长安的地形安。谁知,老天不长眼,似乎有意捉弄人。朱元璋没有t走了,但太子朱彪先走了。此时,年事已高的朱元璋已经没有精力再迁都了,只能听天由命。明宫城有4个正门和10个小门。尽管明皇宫的选址存在一些问题,但其雄伟的气势仍为世人所称道。那么,这座曾经辉煌的明宫,是怎样的结构呢?南京紫禁城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去过北京的读者朋友都知道,但知道的人很少。事实上,北京故宫是南京故宫的翻版。在明代,人们习惯称之为大内,即宫城。那么,为什么人们称宫城为故宫呢?

南京明城墙的作文

主词条:南京明城墙、南京故宫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终完成国都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础上,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为屏障;西纳山丘入城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南京明城墙现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墙。1956年10月,分多段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全段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京城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历史沿革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取定远后采纳大将冯国用:金陵“龙蟠虎踞”适宜建都的建议。三年后攻下集庆,改名应天府。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由此正式拉开序幕。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城墙。明南京城在六朝国都建康城的基础上修建并以此扩大,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北带玄武湖,城周35.267公里,包括南京历代都城于其中,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1366年)8月,改筑应天府城,并在钟山(即紫金山)之南建造新宫,即南京故宫,此为第一期工程。

元至正二十七年、明太祖吴元年(1367年)9月,一期工程完工。

明洪武二年(1369年)第二期工程开工,以筑新城为主,向北拓宽旧城直至扬子江畔。

明洪武六年(1373年),二期工程完工,第三工程随即开工。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12月,三期工程完工,“新筑后湖城”止,建造聚宝、三山、通济各主要城门以及后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太祖朱元璋耗费二十多年时间,调动全国一部、三卫、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二十余万工匠修筑城墙,同时在五省烧制城砖,建成面积43平方公里,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公里,囊括了六朝时的建康城和南唐时的金陵城,高14-26米,上宽最窄处2.6米,最宽处19.75米,下宽14.5米左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后,朱元璋与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临钟山,观察南京城的形胜,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潜在担忧。同时,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防守极为不利。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外郭号称180里,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40里,外部土城高度约在8-10米,上宽6-8米。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南京明城墙四重城垣全部完工。

明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明城墙首次面临战争损坏危机,燕王朱棣南下进攻南京城。“燕兵至金川门,谷王朱穗与李景隆开门纳之,京师失守”。而这次开门降迎,使得明城墙躲过一次大灾。

明代时期,南京为“系祖宗根本之地,东南总会之所”,城墙都受到各级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仅《明实录》中关于城垣大规模维修的记载就达40余次。特别是在极具修城经验的丰城侯李贤担任南京守备期间,南京城墙的修缮进行得相当完备。

16世纪中叶先后3次抵达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称:“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当地人讲了一个故事:两个人从城的相反方向骑马相对而行,花了一整天时间才遇到一起,南京城墙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清代南京作为两江总督所在地和长江下游政治军事中心城市,明城墙的保护虽然更趋弱化。不过还处于冷兵器与热兵器结合使用的时代,南京城墙的维护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清代作家吴敬梓,曾在南京秦淮河畔生活多年,他在《儒林外史》中写道:“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清楚地记述了南京城墙的来历和规模。

清光绪十八年(1892),南京朝阳门城门修复城楼,为仿淮安府城楼样式重建,尺寸比明朝时期的小,分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均用城砖修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当局为交通运输需要,方便到达秦淮河码头。在城西清凉门和定淮门之间,开辟草场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城门深约20米,宽约6米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为方便中外来宾游览玄武湖,决定在靠近劝业会会场的城墙上开辟城门。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调走,次年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

清宣统三年(1911),响应武昌起义,徐绍桢帅江浙联军由朝阳门攻打南京,朝阳门瓮城遭到破坏。

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派北洋军复夺南京城,以重炮攻击朝阳门等要地,次日,南京城破。

民国十年(1921年),为繁荣下关码头岸线,时任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的支持下,在仪凤门西南的城墙上破墙动工,从城门内八字山取土垫筑城门口到江边码头的道路,填平小南河(今热河路),垫成基地2.7万平方米。新开单孔城门一座,从而缩短了从下关江边进城的路程。因韩国钧是泰州人(韩国钧是海安人,当时海安属于泰州),泰州古称“海陵”,这座南京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海陵门”。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提出“以新都建设需要,将标卖南京全城城垣城基”,打算全部拆毁南京城墙。遭到了文化界的强烈反对及谴责,徐悲鸿等人连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进行批评,城墙终得幸免。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为整治首都风气,下令改将南京城门易名。朝阳门为中山门(纪念孙中山先生功绩)、仪凤门为兴中门(喻振兴中华之意)、海陵门为挹江门(因城门临近扬子江)、神策门为和平门(喻世界和平之意)、丰润门为玄武门(因城门临近玄武湖)、聚宝门为中华门(喻中华之意)、正阳门为光华门(喻光复中华之意)。

同年,国民政府改建单孔朝阳门为三孔中山门,内瓮城已拆,但外瓮城尚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张其昀在《首都之地理环境》中分析没有拆除城墙的原因是“盖用城砖拆城,工费太巨,得不偿失”,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客观上促使1930年代至解放前南京明城墙得以保存的还是其与生俱来的军事防御价值因素。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政府在中央路笔直向北与明城墙的交点,神策门西侧五百米处,破墙开路以便利南京城北交通,并取名中央门。同年为适应南京市的道路现代化建设和改造的需要,在中华门东西两侧开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同时满足向南向北车辆通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开辟汉中路,在城墙上新辟西式牌坊三券城门,将城门命名为汉中门,介于清凉门与汉西门之间。同年,在原在明城墙上的一处豁口,改造兴建为一处城门,命名为武定门。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南京城北开辟城门,位置在金川门西,现新民路西端的护城河西侧,新民门修建而成。同时,还采用填土的方法铺设了护城河中的一段路,为了保持河水流通,又修建了一座桥面长度约六米,跨度约四米的单孔水泥桥。同年,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提出《关于南京城防建议案》,将明城墙列入城防计划,南京明城墙得到保护。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南京明城墙基础上开辟雨花门,用于将南京市内的京市铁路在养虎巷处与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抗战胜利后,小铁路逐渐荒废。

1948年9月,“南京城防城垣暨护城河工事整顿会议”做出9项修复城墙及相关工事的决议。不过,这一次的防御功能未能获得实现。

1954年,于北极阁山下的台城靠近“后湖城墙”的位置,方便内外交通,并为防空疏散的需要,开辟解放门,为单券城门,位于玄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玄武湖南岸。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同其他古都城墙一样,修复和保护工作曾经走上曲折的历程。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左”倾思潮的影响,南京城墙曾几度历经被完全拆除的危险,幸而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的朱偰先生立即向南京市领导提出紧急建议,下令停止毁城,四处奔走联合各界人士共同呼吁。同时向中央文化部发电报,呼吁保护明城墙。在朱偰先生等人的再三努力下,部分市民也纷纷写信到市政府“提出批评和责难”,最终使南京城墙得以幸存。

年,南京成立中华门文物保管所和渡江胜利纪念馆,以保护固有文物,展现历史风貌。

1988年,南京明城墙全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南京市政府设立南京市城墙管理处,作为保护、维修、管理南京城墙的专业机构,由此明城墙全段保护开始得到重视。

1991年,南京市政府因城市建设和城内交通需要,通中华路,拓宽集庆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特邀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设计建设集庆门,城墙具有宋代“过梁式”城门风格,且该城门是南京城墙中首座偶数门,就是说门洞的数为偶数,开南京城墙之先河。

1992年,《南京明城墙保护规划》正式发布

1993年9月,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归属南京市文物局领导。

1995~1996年,解放门至玄武门段城墙修缮工程。

1996年4月,江苏省人大通过南京市为南京明城墙保护制定地方性法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

1997年,在批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明城墙的保护。

1996~1997年,石城门复城城墙修缮工程。

1997~1998年,后标营段城墙排险加固工程。

1998年,太平门段城墙加固工程,同年5月24日,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与南京市城墙管理处共同承担南京城墙维修保护的任务,并各有侧重。

1998~1999年,九华山西段城墙抢险加固工程。

2000年3月21日,《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报告》调研小组成立,标志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开始。

2000~2001年,集庆门段城墙修缮工程。

2001年,南京挖掘出西华门遗址,仅存三座门券的须弥座和砖石路面,这使得西安门被长期以来被误传为西华门的现象彻底被证实。

2002~2003年,石头城段城墙修缮工程。

2003~2004年,东西干长巷段、红山土段、神策门瓮城城墙修缮工程。

2004年起,南京颁布《2005—2007年明城墙风光带保护与建设计划》。荣获建设部颁发的“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6年,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2010年,《南京名城保护规划》出台,规划对明城墙一线建筑高度作了明确规定。

2015年1月,《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出台,将除南京京城(内城)城墙及皇城、宫城城墙外,总长达60多公里的外郭城墙也纳入保护范围。

2015年8月,南京市规划局联合东南大学组织编制《南京城墙沿线城市设计》,已通过南京市政府批复。按照规划,南京明城墙分为5段打造,成环状分布,对于没有墙体的缺失部分,将用绿植墙体补齐。部分城墙和城门今后也将有一定的改动。

2015年9月,南京模范西路的拓宽过程中发现定淮门城墙台基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市考古所正根据国家局要求开展考古工作。

建筑形制

南京明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明城墙更长,是世界第一大城垣,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公里。

经历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如今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南京明代的四圈城墙,其营建思想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在中国都城建造史上显得标新领异,独具魅力。

宫城

宫城与皇城详细内容参见南京故宫词条

宫城,又称大内、内宫,俗称紫禁城、紫垣,是朱元璋起居、办理朝政、接受中外使臣朝见以及皇室成员居住之地,位于南京四重城垣最里边一重,偏于南京京城东隅有御河环绕。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受朱元璋之命,由精通堪舆术的刘基占卜后填湖而建,因而地势南高北低。宫城坐北朝南,平面略呈长方形,宫墙主体南北长约0.95公里,东西宽约0.75公里,周长约3.4公里。

该地原为“燕雀湖”,地势低洼,经清淤、打桩、挑土填湖、铺垫巨石等项措施。宫城内建筑,分为前朝(三大殿)和内廷(六宫)两部分。

在宫城墙体上,初期开有城门4座,洪武“十年改作大内午门,添两观。中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故共建有6座城门:南面的正门为午门,在午门左右两侧为左掖门和右掖门,西门为西华门,东门为东华门,北门为玄武门。玄武门,俗称“厚载门”(即今误称的“后宰门”)

宫城城墙

修建时间:元至正二十六年-明洪武元年(1366-1368年) 历时2年

城墙高宽:城高6-7米,城宽2-3米

城墙长度:3.31千米

开启城门:开有6座城门,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

消失时间:清末-民国时期(午门、东华门地表建筑保存至今,西华门地表仅有须弥座保留)

宫城城门 宫城城门   午门(午朝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厚载门或后宰门)皇城

宫城与皇城详细内容参见南京故宫词条

皇城,是护卫宫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环绕宫城但并非等距而建。永乐年间拓皇城西垣,致使西华门至西安门的距离,要比东华门至东安门的距离长一倍左右,平面呈倒凸字形。皇城与宫城以及所囊括的建筑,合称为“皇宫”。

皇宫在形制上,依照《礼记》设五门三殿的旧制,从外向内依次为“洪武门、承天门、瑞门、午门、奉天门”五门;在这五门之后,设“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正殿。六宫则依照《周礼》旧制,正殿之后设置乾清宫和坤宁宫,相对两宫正门设有“日精门”和“月华门”,以喻帝、后之居犹如天地日月长存。

在皇城城垣上共开筑城门七座:皇城的正南门是洪武门,位于京城正阳门(即光华门)内北面。进洪武门后,为南北向的千步廊,两边建有连续的廊屋,由南而北,到承天门前的横街分别转向东西而成为曲尺形。千步廊后面两侧为“五部六府”中央官署的所在地。过了外五龙桥即是承天门(相当于北京天安门)。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建大内金水桥,在宫城南面正中的午门至皇城南面正中的承天门之间,建端门以及端门和承天门楼各五间,端门两旁的御道东西两侧,建有南北向的宫墙,把东面的太庙、西面的社稷坛隔在外头,使得这条御道更加森严,成为通向宫城的惟一交通线,因而承天门虽是建在皇城的正南,实际上成为进入宫城的正南第一道门。承天门前南北走向的皇墙上,建有衔接长安街东、西相向的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在皇城主城的东面为东安门,西面为西安门,北面为北安门。

在皇城西南角的皇墙下,为宦官诸监所在地。其他各司、局、库、房、厂等为朝廷服务的机构,有的设置在宫城里,有的设在皇城内。

皇宫内、外的河道上,除了建有内、外五龙桥,还在东长安门外附近建有“青龙桥”,在西长安门外附近建有“白虎桥”,即堪舆术中常用的所谓“左青龙,右白虎”之制。

皇城城墙

修建时间:明洪武二十五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2-1393年)历时1年

城墙高宽: 城高6-7米,城宽2-3米

城墙长度:9.95千米(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

开有城门:开有7座城门,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承天门。

消失时间:清末-民国时期(西安门等地标建筑保存至今)

皇城城门 皇城城门     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承天门  京城

京城,又称内郭城,全长33.676公里,建有雉堞(垛口)13616个、窝棚200座,开筑城门13座。其城垣形制独特,为明初朱元璋、刘基等人所独创。

它一反《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营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传统形制,放弃了中国古代都城自汉唐以来取方形或长方形的旧制,而是按照山川、湖泊、河流的地理形势, 从防御的需要,因形随势而建的不规则状,成为中国古代都市建设史上的一个特例,使京城城墙的形制成为后人所乐道的特例。因此,民间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称南京城墙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 “呈宫扇形”等。

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在被人格化的南斗斗勺内,设市为民居,既符合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民心的向背,又保护了元末明初南京城最繁华的区域,更重要的是道家隐喻在南京城墙建筑语言中的设计思想,满足了朱元璋秉承的封建帝王皇权“至高无上”、“永为人主”的欲望,体现了设计者的“天人合一”与“皇权神受”思想。

京城城墙

修建时间:元至正二十六年-明洪武十九年(1366-1386年)历时21年

城墙高宽:城高14-21米(最高26米),城宽7-14米(最宽处达30米)

城墙长度:35.267千米

城门水关:开有13座城门,正阳门内二瓮 、通济门内三瓮、聚宝门内三瓮、三山门内三瓮、石城门内二瓮、清凉门内一瓮、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外一瓮、太平门、朝阳门外一瓮;设2座水关,东水关,西水关。

消失时间:60年代拆除部分城墙,城墙至今仍存25余千米,是世界第一大的城墙。

南京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为25.091公里,遗址部分10.176公里 京城城门        明代十三座城门  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西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朝阳门(今中山门)   明代后增辟城门

(后注开辟时间) 玄武门(1908年)草场门(1908年)小北门(1908年)挹江门(1921年)中央门(1931年)中华东门(1931年)中华西门(1931年)汉中门(1933年)武定门(1933年)新民门(1934年)雨花门(1936年)解放门(1954年)集庆门(1991年)华严岗门(2007年)长干门(2008年)标营门(2009年)因字数限制详细内容见各个词条内链,其中小北门又称四扇门外郭

外郭,即外郭城,是为弥补和加强南京京城的防卫而营建,由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下令开始建造。

外郭,俗称土城头,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加筑城砖。外郭平面形状大致呈菱形,周长号称 180 里,实际为120里。现今外郭城门无存,部分城门有址可寻,有址可考。其中麒麟门至仙鹤门等地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的城垣遗迹。

史载:外郭全长达180里,洪武年间开筑城门16座。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所以俗称“土城头”。就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状为菱形。最北的城门为观音门、最东的城门为麒麟门、最南的城门为夹岗门,西边的外郭城垣未合围,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别延伸至长江边。

外郭城墙

修建时间:明洪武二十三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0-1392年)历时2年

城墙高宽:城高大概在8—10米左右,城墙上则宽6-8米,城下有过水涵洞。

城墙长度:超过60千米(明代官方称为180里)

开有城门:开有19座城门,栅栏门、江东门、驯象门、小驯象门、安德门、小安德门、凤台门、夹岗门、上坊门、高桥门、沧波门、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外金川门、双桥门。

消失时间:清末-民国时期 外郭城门      外金川门上元门佛宁门(佛灵门)观音门姚坊门(尧化门)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今上坊门)夹冈门(今夹岗门)凤台门安德门(大安德门) 小安德门驯象门(大驯象门)小驯象门江东门栅栏门双桥门  主词条:浦子口城

明朝洪武4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下令建筑浦子口城,东门建镇元年。

明初的浦子口城,方圆有两公里,依山傍水而筑,共有五门:东门“沧波”,南门“清江”,西门“万峰”,北门“旸谷”,另有南便门“望京”。古镇东门就是沿着明“沧波门”名称一路发展而来,该名称使用至今已有600多年。

万历丁巳(1617年)仲秋十月至戊午(1618年)季夏之望日,浦子口城重建,前后约一年功夫,“侍御三公者,复月轮一人往涖其事”,督促施工,筑城很快完成。共补造南面近江一带城垣899丈,同时增建了四个门券,一座瓮城,七座敌台,九个水洞。七座城门分别命名:东门“朝宗”,北门“拱极”,西门“万峰”,南门“金汤”,便门则为“广储”、“攀龙”、“附凤”。各门设门官,门军若干人。圆如满月的浦口城至此变成弓形。为防御江潮的冲击,在金汤、广储两门近江一带又筑起一道754.8丈的石堤。

洪武9年,(1376年)为扩大江北防卫,朱元璋又命建江浦县,直属应天府管辖,当时的县衙就在浦口城内今东门大街街北上官林巷附近。 主词条:六合城墙

南京六合明城墙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六合明城墙遗址长约160米,高约6米,顶部宽4.8米。顶部外侧设有雉堞,内侧有女墙。和历史上的“单边城墙”不同,这段城墙里侧外侧,都用城砖砌筑,保留了不少老城砖。和南京城墙的城砖相比,六合城墙城砖要小不少,比作为国都的南京明城墙要低几个级别。

来自《江苏省文物地图》的资料显示,根据清代光绪年间的《六合县志》记载,六合城墙最初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明代初年废止毁弃。明崇祯九年,六合地方政府重建夯土城墙,建成的城墙周长1323.6丈,高2.5丈,垛口多达1647个,大致上呈正方形,城外有护城河。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六合城垣被水冲塌,其后的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地方政府相继修葺城墙。民国时期,经过历次修缮的六合城墙周长4410米,高达8.33米。1958年,“拆城运动”波及小城六合,六合城墙大部分被拆,仅残存一小段。

六合城是明朝南京的“卫城”。相比南京主城的明城墙,六合城墙比较特殊,它是单边城墙。所谓单边城墙,就是外侧城墙是用明城砖垒砌,而中间、内侧城墙用夯土夯筑的。之所以这么简陋,是因为明城砖在当时属于较贵重的物品。六合城墙虽然看似简陋,但在军事防御中也发挥过作用。六合民间有“铁打的六合纸糊的南京”的说法,就是形容六合城池的坚固。

1858年10月,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率部攻打六合,与清军展开拉锯战,双方死亡过万。最后,面对六合城墙毫无办法的陈玉成使出最后一招,他命士兵挖掘地道灌入炸药,炸开城墙,杀入城内,六合清军守将温绍原战死。

南京玄武门几点关门

南京古城墙

在我们的家乡南京的周围,有一座高大的古城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南京古城墙。

这座古城墙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这就是最早的南京城墙了。

南京明城墙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86年),全长33.676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宏伟的古代都城墙。南京城墙还是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呢!

14世纪有代初年的都城----明代南京城,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公元1356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下南京,第二年开始筑城墙,总共用了21年的时间,才修造了这世界最长的城垣,高14至21米,它的基宽14米,顶宽7米,有13616个垛口、200个藏兵洞、13个城门,既能攻,又能能守,真是一“材”多用呀。但其中中华门最为雄伟和壮观。中华门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3.676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呢!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60公里。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南京的城墙,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当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当数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开始建造的明城墙。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朱元璋为建造这座都城,动用各类筑城人员达百万余众,涉及长江中、下游数省的广袤地区,具有强烈的民族亲和性及地区代表性。 说到这儿,我才感受到中国人是多么的伟大,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世界所称赞的名胜古迹。

南京明城墙

城墙,是古代保卫国家和城市的重要设施。而我们前天徒步走访的,便是已在风雨中屹立了六百多年的南京明城墙。

1月18日上午,我们在南京明城墙台城段集合,在阐明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后,我们都很兴奋。因为我们要徒步沿着明城墙的遗址从台城前往清凉门。这是什么概念?明城墙外城的轮廓仿佛是一张人脸,我们都说它是“朱元璋的脸”,而玄武湖也正位于“人脸”的眼睛位置。台城在哪儿?台城在“人脸”的下眼睑位置。清凉门呢,则在“后脑勺”。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沿“朱元璋的鼻子”和“嘴巴”一路南下,再折向西行,走到“朱元璋的后脖根儿”,再一路北上,到达清凉门。由于明城墙的原长度约为25公里,也就是整个“脸”的轮廓的周长,而我们这次的行程是从“眼睑”走到“后脑勺”,相当二走了大约二分之一的长度的长城遗址,也就是约13公里。在明城墙每处著名的地段如龙脖子、东水关、武定门,我们一行人中都会有一名同学充当讲解员,为大家讲解这时独特的地势、沧桑的历史和美丽动人的神话,我们与自东水关后加入队伍的小学生一道,无不眨着好奇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从同学们娓娓动听的介绍中,我眼前的城墙仿佛慢慢褪去了往日的风尘,上面原有的坑坑洼洼也随之烟消云散。秦淮河水变得清澈见底,河畔草木青青。周围不周是喧嚣的街市,而是几群高大魁梧的将士在商讨着国家大事。我感觉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南京。正当我愣神的功夫,这奇妙的景象又像雾气一样散尽了。

13公里的明城墙路,整整一天的时间,在我们的脚下渐渐远去。我甩了甩早已酸胀的腿,抬头望着太阳早已落山的天空,南京明城墙又如画卷一般展现在眼前,它像一位世纪老人,深情地凝望着它挚爱了六百余年的孩子——南京城。在它的心目中,不再担负战争时期护民守城的重任,而是时时刻刻陪伴着它养育了六百余年的南京,直到永远……

南京明城墙的作文

南京古城墙在我们的家乡南京的周围,有一座高大的古城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南京古城墙。

这座古城墙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这就是最早的南京城墙了。

南京明城墙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86年),全长33.676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宏伟的古代都城墙。

南京城墙还是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呢!14世纪有代初年的都城----明代南京城,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一大城。

公元1356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下南京,第二年开始筑城墙,总共用了21年的时间,才修造了这世界最长的城垣,高14至21米,它的基宽14米,顶宽7米,有13616个垛口、200个藏兵洞、13个城门,既能攻,又能能守,真是一“材”多用呀。

但其中中华门最为雄伟和壮观。

中华门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3.676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呢!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

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南京的城墙,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

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当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当数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开始建造的明城墙。

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

朱元璋为建造这座都城,动用各类筑城人员达百万余众,涉及长江中、下游数省的广袤地区,具有强烈的民族亲和性及地区代表性。

说到这儿,我才感受到中国人是多么的伟大,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世界所称赞的名胜古迹。

南京明城墙城墙,是古代保卫国家和城市的重要设施。

而我们前天徒步走访的,便是已在风雨中屹立了六百多年的南京明城墙。

1月18日上午,我们在南京明城墙台城段集合,在阐明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后,我们都很兴奋。

因为我们要徒步沿着明城墙的遗址从台城前往清凉门。

这是什么概念?明城墙外城的轮廓仿佛是一张人脸,我们都说它是“朱元璋的脸”,而玄武湖也正位于“人脸”的眼睛位置。

台城在哪儿?台城在“人脸”的下眼睑位置。

清凉门呢,则在“后脑勺”。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沿“朱元璋的鼻子”和“嘴巴”一路南下,再折向西行,走到“朱元璋的后脖根儿”,再一路北上,到达清凉门。

由于明城墙的原长度约为25公里,也就是整个“脸”的轮廓的周长,而我们这次的行程是从“眼睑”走到“后脑勺”,相当二走了大约二分之一的长度的长城遗址,也就是约13公里。

在明城墙每处著名的地段如龙脖子、东水关、武定门,我们一行人中都会有一名同学充当讲解员,为大家讲解这时独特的地势、沧桑的历史和美丽动人的神话,我们与自东水关后加入队伍的小学生一道,无不眨着好奇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

从同学们娓娓动听的介绍中,我眼前的城墙仿佛慢慢褪去了往日的风尘,上面原有的坑坑洼洼也随之烟消云散。

秦淮河水变得清澈见底,河畔草木青青。

周围不周是喧嚣的街市,而是几群高大魁梧的将士在商讨着国家大事。

我感觉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南京。

正当我愣神的功夫,这奇妙的景象又像雾气一样散尽了。

13公里的明城墙路,整整一天的时间,在我们的脚下渐渐远去。

我甩了甩早已酸胀的腿,抬头望着太阳早已落山的天空,南京明城墙又如画卷一般展现在眼前,它像一位世纪老人,深情地凝望着它挚爱了六百余年的孩子——南京城。

在它的心目中,不再担负战争时期护民守城的重任,而是时时刻刻陪伴着它养育了六百余年的南京,直到永远……

我爱南京作文

我爱南京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六朝古都,别名“石头城”。

南京有许多丰富地土特产,也有许多名胜古迹,还有繁华的街道。

我做为南京的一名儿童,我爱南京,为它自豪,为它骄傲。

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几乎所有的卤菜店都有鸭子卖,而且品种繁多,有桂花鸭、板鸭、盐水鸭、烧鸭、酱鸭、烤鸭等。

风味、口味不尽相同,每当下班时间都会见到买鸭排队的人群,我每个星期都要吃,可总吃不腻。

现在在南京能玩得“疯”的地方,要算是珍珠泉了,这里不但有秀丽的山,清澈湛蓝的水,而且,有新建的大型场,国内第一,世界一流四圈道过山车,座落在这里,另外还有,蹦极火箭。

旋转风车,疯狂摇臂等等。

到了这里很远就能听到不绝于耳的惊叫声、欢笑声。

人们在这里尽情玩耍。

走的时候流连忘返。

南京的东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风景秀丽,雄伟壮观的紫金山。

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天文台。

闻名遐耳的中山陵。

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等景点。

是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古色古香的夫子庙,繁华的湖南路,雄伟的明城墙。

商业中心新街口等景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南京画。

啊!我爱你南京!杨扬四(2)班

描写玄武湖的作文,要求如下

期中考试后,连续下了两天的雨中午终于停了。

憋坏了的我立即缠着爸爸妈妈去游玄武湖公园。

玄武湖公园离我家很近,穿过鸡鸣寺就进入公园大门。

因是雨后初晴,天格外的蓝,云格外的白;树儿更绿,花儿更艳。

湖面的风比较大,一排排柳树在风中摇摆着阿娜多姿的腰枝,一朵朵花儿在风中频频点头。

走在湖边的林间小路上,那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花香,令人心情格外舒畅。

在环洲上看玄武湖,四周景致一览无余。

由环洲向东与四季长青的钟山隔水向望;向南是明城墙环抱着的九华山和鸡鸣山,两山上各有一座高高佛塔,常给在此驻足观景的游人产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遐想。

环洲的西面紧邻热闹的中央路,在园内可以看见公园外是高楼耸立,可以想像南京城的现代和繁华。

玄武湖的北面视野开阔,透过烟波浩渺宽阔湖面,可以远眺规模宏大、造型独特的南京火车客运站和南京国展中心。

游玄武湖可是有讲究的,那就是四季不同游,即春游樱洲、夏看菱洲、秋赏梁洲、冬逛翠洲。

春天的樱洲,粉色的樱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片片、一簇簇,远看就像一片片白色的云朵,近看像一大团一大团的香雪;夏天的菱洲,荷花盛开,满湖热烈一片;秋天的梁洲,菊花怒放,是一片姹紫嫣红;冬天的翠洲,蜡梅绽放,梅香伴着雪花飘飞。

美丽的玄武湖,一次又一次的让我流连忘返。

美丽的玄武湖,是我们南京人的骄傲。

...

夏夜人们纳凉的作文400字~500字

1.天气是一年比一年酷热,人就像活在蒸笼里,汗水不由自主地往下淌,我的脑海翻滚着艰辛纳凉的一幕。

以往,住房一般都是租用单位分配的公房,诸多条件限制,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里,面积不过是十平方米左右,就算很幸运了;房子的墙是用坚实的石头砌起来的,热传递却是透明的,房间烘得很,加之窗子也不那么豁达,挨着走廊,窗子在夜间是紧闭的,通风条件变差,室内备感燥热。

对付酷热,老办法是摇晃蒲扇、纸扇、芭蕉扇等,以此获得凉意。

自己给自己扇扇子,久而久之,手也酸了,添加的几多倦意伴着丝丝的凉爽渐渐进入梦乡。

睡着了暂时忘了热,醒来时却发现背上的汗水,竟在席子上复印了人的背影。

那年在某山区下乡,看见理发店的天花板上倒挂着一张硕大无比的纸板,牵引一根绳子,我好生奇怪,刚驻足,竟发现理发匠踩着传动装置,纸板有节奏地摇晃起来,风儿呼呼地吹向躺椅上正在理发的人。

原始的风吹来,身为过客的我也感觉到几多凉快。

人们总是从原始走向技术变革,并从中获益。

电气化带来纳凉机械化、自动化。

电风扇问世,有台式、落地式和壁挂式,以及吊顶式······依仗电力,从不同的角度自动地吹出强风或和风,人们各取所需地纳凉,惬意无比。

空调则是奢侈的纳凉电器。

人们把房间关(隔)得密不透风,才动用空调,将冷气留给自己,反季节地盖起棉被;而热气和水一起源源不绝地排出室外。

这期间,电度表像在赛跑一样不停地飞奔着。

窗外一片热浪袭人。

院内,走廊,窗下,甚至穿行的楼梯,人们很难找到一块清凉的净土。

人们走出小天地,寻找纳凉的去处。

聚集在大树下享受树阴的凉意,观察婆娑的变幻,虽然单调却可以随你自由联想,任你闭目小憩。

一些人用下棋、打扑克等休闲方式来分散对热的厌倦和注意力。

有些人,发现附近有山洞,阴凉通风,是大自然造出的空调,不约而同地像开会一样聚集在那里,不过,没有像样的中心议题,议论的仅仅是东家长,西家短,传播点道听途说的趣闻,也许会说到热中有凉的故事。

有的人到江河湖海去,到游泳馆去,躲进水中温柔世界,拒绝热浪扑面。

有人则钻进超市和营业厅等有冷气的地方逛逛。

是购物、散步、或休闲?其实直奔“纳凉”主题的大有人在。

来去匆匆的过客,则在超市的风帘下吹风,一面凉透了心,一面看着街景和各色的行人的饰物,那是动态的画,活生生的**,不用买票,爱看就多待一会儿,爱走就走,自由得很!当然也有碍生意之门的通畅。

当年大多数的单位都没有装空调,可有的营业厅空调的冷气却是多得溢出,有些老人家从早到晚就守在门口纳凉,为回避太阳,不时地挪动他们的报纸坐垫,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和最近的逸闻。

有的嘴里含着烟头,漫不经心地弹落烟灰,与地上多种废弃物一起点缀门面,与高雅的窗明几净的大堂形成极大的反差。

只有上级检查前的洒扫庭除,水龙头才暂时驱散他们的聚会。

2.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京市民家庭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

在号称火炉的南京过夏天,“纳凉”对百姓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朴实聪明的老南京人创造发明了不少夏季纳凉的办法,具有共性的夏季纳凉方式有“三宝”。

第一宝:竹器纳凉摆战场 夏季纳凉的最佳时间为晚上,一是太阳落山后的晚上天气凉爽了,二是职工下班了,学生放学了,回到家里吃完晚饭洗把澡,一家人聚在院子里纳凉;没有院子的居民,在沿街也能摆开纳凉的架势,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是件最得意的事情。

那时一般市民家庭没有电视机,有收音机的家庭也极少,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各种晨报、晚报等报纸阅读,晚饭后除学生们要做点作业外(放暑假后学生可以白天做作业),剩余的时间就是纳凉闲聊。

一到傍晚来临,家家户户就端来凉水,甚至是井水,泼向地面降温,将晒了一个白天的热气冲刷干净凉个透。

接着划地为界各占一方,将家中的纳凉器具一股脑儿搬到院子里或街边上,再用清水冲洗一遍,等待纳凉时刻。

当时的纳凉器具几乎全是竹制品:竹凉床、竹凳子、竹躺椅、竹席子。

吃完饭、洗完澡,一个个先后溜出家门来到院内,或坐或躺地开始乘凉。

由于那时居民多数都住在大杂院内或沿街上,一个门里或街里进出,相互十分熟悉,白天各人忙各人的,到了晚上聚在一起就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国家大事,厂里新闻,还有街头巷尾的传闻,加上个人观点评论,说得天花乱坠,十分有趣。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拿出个半导体收音机给大家听听,也成为当时最大的时尚。

由于左邻右舍太熟悉了,所以男人们赤大膊,女人们穿背心短裤,东家串来西家串去,相互间毫不觉得尴尬,仿佛就是一家人一样,这是现代人无法达到的和谐融洽境地。

第二宝:城门洞里最凉爽 在院内纳凉或在大街上纳凉的场面,已成为那时南京城市夏季的一道风景。

不过这种纳凉方式在初夏和夏末秋初时管用,在盛夏季节,酷热难当,四面无风,在普通的室外纳凉仍然汗流浃背,于是人们又会采取其他的纳凉地点和方式,而城门洞里纳凉最凉爽。

于是,家住在靠近南京明城墙城门的居民,如中华门门东门西的、玄武门附近的、解放门附近的、明故宫附近的等等,...

看到南京明城墙损坏你有什么感想

南京古城墙修筑于明朝,仅内城周长就达33.7公里,比周长仅29.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长。

古城墙是朱元璋经过3年准备,经历4个阶段共21年时间才建成的。

朱元璋为了建造南京古城墙曾下令5省、20州、118县烧制城砖。

为了保证质量,每块砖上都要打上烧制的州、府、县及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将治罪。

可见严格之极。

这些城砖长40~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度不少于10厘米。

其总数约为3亿5千万块。

这些数字也显示出了明城墙的宏伟。

南京的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

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万里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明城墙的13座城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而以聚宝门最为雄伟。

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

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 坚固的一个,城楼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谓“藏军洞”的特殊设施。

“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

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

据说,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

这种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

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

明城墙的历史悠久.

作文走城墙有感800字

一大早,我就被妈妈叫醒了,赶紧一骨碌爬起来,匆忙去餐厅吃了几口饭,就冲向停在宾馆外面的旅游大巴,今天我们要去看明城墙。

在车上,地导小任先给我们介绍了西安的明城墙。

明城墙修建于明朝,是一个设计巧妙,功能齐全,建造宏伟的军事防御设施。

城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是个长方形,周长11。

9公里,有四座城门,分别是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和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

城墙的底宽大于高度,所以它能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墙。

听了介绍,心中更加期待快点看到明城墙,20分钟左右,我们就来到了气势壮观的明城墙下。

抬眼望去,城墙很高,一块块青色的城砖排列整齐,城楼相连,一个个箭楼树立在上,城楼上海悬挂着一串串红色的灯笼。

进了大门,看见一排排城砖像一条条长龙,每个之间没有一点缝隙,为什么呢?我们沿着台阶来到城墙上,听导游讲,城砖没有一点缝隙,是因为当时在砖胚中加入糯米、猕猴桃和枣这三样东西一起搅拌夯打制成的,坚硬如石,所以城砖之间没有一点缝隙,非常坚固耐用。

很多城砖上都刻有字“王户***”等等,原来当时的城砖采用实名制。

每一块城砖烧制好后,都会让制砖的人和一名剑手来检验。

如果城砖能被剑手射入,造砖的人就得死,说明城砖不坚固;如果剑射不进城砖,说明剑手不合格,也要被处死,当时就是用这样残忍的方式修建了每块城砖,这坚固的城墙里饱含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啊!随后我们参观了城墙周围存放的军事设备,每个都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都有它独特的功能,我觉得古代人很聪明。

接着导游让我们观看了城墙上的垛口,这是便于士兵向外窥察、射击的地方。

外城墙和内城墙也是根据垛口来分的,有垛口的是外城墙,没有垛口的是内城墙。

站在城墙上,放眼望去,一条宽宽的河环绕着城墙,这就是护城河,它是阻止敌人进攻的第一道防线。

导游还说了这样一句话:要知城墙有多高,得看护城河有多深。

传说当时制造城砖的泥土都是从护城河里挖出来的,护城河挖得越深,就说明城墙就越高。

吊桥是护城河上唯一的通道,一旦有敌人入侵,吊桥就被升起,整个城市就成为一个封闭的战斗堡垒。

你们知道“瓮中捉鳖”这个成语吧?就是把一个瓮放上一些吃的,钓引鳖过来,然后一进去就会出不来。

古代时也是把城门打开,放敌人的千军万马进城,然后万箭齐发把敌人全部消灭,它的作用就如“瓮中捉鳖”。

闸楼与箭楼之间的半月形空间,就叫做瓮城。

城墙上每个设施都隐藏着很多小知识,你看城墙上的每个敌台,都是相距120米。

这可是有原因的,这个距离和过去的武器有关,当时弓箭、滚木等武器的有效射程是60米,两个方向射过来刚好是120,使士兵作战视野开阔,战术灵活。

我觉得古代的人真的是太聪明了!游览西安明城墙,让我领略到了它的壮观,对古代的军事防御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修建城墙的种种艰辛,更让我体会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玄武湖游记700字 中学作文

玄 武 湖 游 记期中考试后,连续下了两天的雨中午终于停了。

憋坏了的我立即缠着爸爸妈妈去游玄武湖公园。

玄武湖公园离我家很近,穿过鸡鸣寺就进入公园大门。

因是雨后初晴,天格外的蓝,云格外的白;树儿更绿,花儿更艳。

湖面的风比较大,一排排柳树在风中摇摆着阿娜多姿的腰枝,一朵朵花儿在风中频频点头。

走在湖边的林间小路上,那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花香,令人心情格外舒畅。

在环洲上看玄武湖,四周景致一览无余。

由环洲向东与四季长青的钟山隔水向望;向南是明城墙环抱着的九华山和鸡鸣山,两山上各有一座高高佛塔,常给在此驻足观景的游人产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遐想。

环洲的西面紧邻热闹的中央路,在园内可以看见公园外是高楼耸立,可以想像南京城的现代和繁华。

玄武湖的北面视野开阔,透过烟波浩渺宽阔湖面,可以远眺规模宏大、造型独特的南京火车客运站和南京国展中心。

游玄武湖可是有讲究的,那就是四季不同游,即春游樱洲、夏看菱洲、秋赏梁洲、冬逛翠洲。

春天的樱洲,粉色的樱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片片、一簇簇,远看就像一片片白色的云朵,近看像一大团一大团的香雪;夏天的菱洲,荷花盛开,满湖热烈一片;秋天的梁洲,菊花怒放,是一片姹紫嫣红;冬天的翠洲,蜡梅绽放,梅香伴着雪花飘飞。

美丽的玄武湖,一次又一次的让我流连忘返。

美丽的玄武湖,是我们南京人的骄傲。

...

可以上去的城墙位置有:鸡鸣寺旁台城,中山门城墙,中华门瓮城,挹江门城墙;可以观赏的位置:玄武湖周边,太平门外龙脖子,中山门外明陵路,东水关公园,清凉山外鬼脸城,绣球公园,狮子山公园!以上只有:台城、中华门、狮子山,要门票,其他都是免费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南京明城墙的作文

浦口明城墙属于哪里

南京玄武门的关门时间是晚上18:00(夏季)或者17:30(冬季)。南京玄武门是南京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胜区,包括玄武湖、玄武门城墙、明城墙遗址公园等景点。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玄武门城墙景区的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7:30至晚上18:00(夏季),7:30至晚上17:30(冬季)。

南京南站到明城墙城门怎么走

浦口明城墙为文化旅游景点。

浦口明城墙遗址[浦口区泰山街道、顶山街道·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江浦埤乘》和明顾起元《重修浦口城记》记载,浦口在隋始建城,名晋王城,南宋改名“宣化城”。明初筑城浦子口,即浦口城,平面略呈圆形,周16公里余,东有沧波门,西有万峰门,南为清江门,北为_谷门,另设南便门名望京。明初江浦县所治。明、清二代多次修葺。泰山、顶山街道境内还断续留城墙、城河、护城河桥等城垣遗址有:西敌台段、附凤门段、长安巷至浦子山段、沧波门至泰工路段、黄姚五组段、南京社会福利院至_北门段、城墙根至浦厂综合厂段等七段城墙遗址,金汤街至西敌台段、沧波门外段城壕遗址,以及沧波门外桥——朱石桥遗址。

2010年文物普查结束之后,当时的城墙状况如下:西敌台段只有城墙西南城角,现存城墙为多边形,边长为10、9.7、7.8、11.6、4.6米,台上还有雕堡一座。附凤门段约150米,附凤门门洞被砖砌死,浦镇车辆厂和原两浦中学围墙建在该段城墙上。长安巷至浦子山段又可分为山下和山上两段,一段是从长安巷口向东,鼓楼岗左街部分房子盖在墙基上,至鼓楼岗28,29号止,约有60米长,一段是浦子山山顶段,约有60米长。沧波门段目前保留门洞大石,门宽4.9米,城门洞5.6,两条马道长25米,城墙向东约至下官林巷10号、大码头西7号,向西经过油坊巷21号、东门大街64,然后再从54-3号处折向北至泰工路,该段约长50米。黄姚五组段为浦口城墙北部东段,该段东起农业大学东北角围墙,西边到点将台路止,该段约长1000多米、只剩下城墙基石。南京社会福利院至_北门段,是浦口城城墙北部中断部分,又可以铁路为界分为两段,东边一段在南京社会福利院后山上100米长,残存一段城墙长16、宽5.55、高4.1米;西边一段是铁路向西至_北门遗址,该段位于山顶一线存有部分基石,_北门遗址上有许多大条石。城墙根至浦厂综合厂段,早年在厂门前断开约60米远,沿山大道修建后城墙根南部被挖去一半,浦厂综合厂段城墙是厂房的一面墙,目前尚保留约50米。金汤街至西敌台段城壕遗址,从西敌台外原浦口城西门桥遗址向东经过铁路桥再向东至金汤街中部街南;沧波门外段城壕遗址,南至泰西路、北至泰工路。浦口东城壕桥名朱石桥,也名流花锁翠桥、猪市桥,该桥目前仅剩桥基石,明代、清代砖均有。2012年,泰工路南边桃花坞山上和浦厂二村后山上又发现城墙遗迹。1983年附凤门、沧波门、点将台(又名中敌台)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浦口中敌台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浦口明城墙遗址被公布为市级保护单位,原有的市级、区级文保单位一起并入。

南京有哪些旅游景点?有哪些好玩的?

1、根据百度地图查询,乘坐地铁:在南京南站乘坐地铁1号线往中华门方向,在中华门站下车。

2、换乘公交:从中华门地铁站出来,步行500米至中华门公交站,乘坐201路、202路等公交线路,经过明城墙遗址公园站下车。

3、步行至明城墙城门:从公交站步行10分钟,即可抵达明城墙遗址公园。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以下是一些南京比较著名的景点:

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以东,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一处重要的纪念性建筑。

南京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古城的重要景点,是南京保留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也是一个集文化、商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区。

南京总统府:南京总统府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之一,是1927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的行政中心,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周长21.6公里,有城门、城楼、壕沟等完整的防御体系。

中华门:中华门是南京古城墙的重要城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之一,建于明代。

紫金山:紫金山是南京的城市公园,也是南京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南京雨花台:南京雨花台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遗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象征。

中山植物园:中山植物园是中国最大的植物园之一,有大量的稀有植物和花卉。

南京市江宁区明城墙遗址:南京市江宁区明城墙遗址是明朝时期南京城墙的遗址,是中国重要的古建筑遗迹之一。

以上景点只是南京众多景点中的一部分,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值得游客前去一探究竟。